胡文龙和他的调解工作室:一名调解工作者的东平情怀
2018-6-7 15:27:41发布62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数年前,他源自对绿色健康生活的向往,离开市区搬至东平镇桂林居民区,成了一个新东平人;感受着社区的温暖,他又毅然放弃当初来崇安逸生活的初衷,积极投身于社区调解工作,成为东平镇调解站线上的一名优秀志愿者。他,就是“东平镇胡文龙调解工作室”的创立发起人——胡文龙,一个在大型国企从事过20多年调解工作,持有国家高级劳动关系调解员证书的资深调解工作者。
说起自己为何在崇明“重拾”起原有职业,胡文龙说,刚来到桂林小区时,他看到,由于农场型社区居民结构变了,利益需求也更加多元。“一些家庭、邻里间的小矛盾因没有及时化解,导致激化、僵持,这严重影响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胡文龙退休前一直从事调解工作,他心想,何不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再发挥一点余热呢?胡文龙表达这个想法后,立即得到社区居委干部的大力支持。2015年,作为当年东平镇居民区中最早的居民自我调解组织——胡文龙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工作室成立后,胡文龙团队的专业调解能力立即显现出来,小区里一些久拖不决的矛盾一经他们调解即“迎刃而解”:老张和老李因琐事积怨多年,胡文龙接案后巧妙疏导让他们握手言和;老刘家因突发变故,遗产分割时意见不一,导致矛盾激化,胡文龙闻讯后又及时介入化解矛盾;瘫痪在床的老宋为避免过世后的家庭矛盾,想立遗嘱处置财产,胡文龙闻讯后,主动来到老宋床前,帮其了却心愿。近三年来,胡文龙带领他的专业团队,接待居民来访160余人次,法律咨询120人次,受理居民案件50余件,其中调解34件,老人遗嘱见证14件,诉讼代理2件。2017年,工作室在社区举办了5场“家门口的课堂”法治宣传,居民踊跃参加达330多人次。
为进一步方便有调解需求的居民,胡文龙还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建立了“接受咨询、受理调解、提供援助”服务机制。胡文龙说,受理调解并不是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减少居民间矛盾的产生,倡导居民们拥有健康、包容的心态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为此,胡文龙调解工作室努力做到服务前移,在严寒来临、垃圾分类、楼道整治、财产分割等工作方面,及时掌握好第一手信息,并通过普法宣传、案例解读,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说到下一步的打算,己年近70岁的胡文龙表示,将努力把团队打造成为正规的调处类社会组织,并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供需对接。同时,认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实行调解员持证上岗,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调解员团队。此外,胡文龙调解工作室还努力形成了一批经典案例和专业方法,为全镇其他居民区群众性调解团队的业务提升提供借鉴,为东平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