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质学与教集群 ——“跨学科学习与学校课堂文化转型”主题研讨会在普教院附校隆重举行
2018-6-4 0:00:00发布88次查看
2018年5月23日上午,由上海市新优质项目研究所主办,普教院附校承办的“优质学与教集群”——“跨学科学习与学校课堂文化转型”研讨会在普教院附校隆重举行。上午开展了“跨学科学习与学校课堂文化转型”圆桌会议,下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和主题研讨活动。理解力课程团队中国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嵇成中、原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潍坊一中校长曹红旗、项目实验学校校长、山东省潍坊高新区志远小学臧秀霞、温州大学教授、全科教师培育负责人金建钰、台湾知名语文教师李玉贵一行莅临指导,上海方——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室主任、新优质学与教集群负责人夏雪梅、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室匡莉敏、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人员吴宇玉、新优质研究所老师韦晓玲、普陀附校校长王春花、明德实验小学校长胡爱花、 协和尚音校长吴萍、高安路第一小学特级校长滕平、上海市和田路小学特级校长张军瑾、高安路第一小学教导主任马骥、上海市和田路小学教科室主任王浏浏一行参与其中。会议由新优质学与教集群负责人夏雪梅主持。
会上,理解力教育团队负责人嵇成中扼要介绍了理解力教育课程的背景与实施概况,阐述了理解力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指出理解力发展课程框架是一套学科统整的解决方案,明确其中一核心、二结构、三关系、四特征,梳理udp课程框架,强调“知识的结构”和“过程的结构”两个核心要素,结合生动课例传递知识迁移的重要性,能迁移应用才是真正理解的课程精髓所在。
曹红旗局长结合自身研究心得指出知识学习离不开情境化生活,学生兴趣与生活的自我整合至关重要,教师素质决定课程质量和学生发展,要善于分解国家课标,细化学习目标,建构属于学生的知识体系。
臧秀霞校长则围绕四阶段“目标”、“评价”、“实施”、“反思”与大家交流了学校“理解力课程的单元备课”框架,并分享了实践体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个性化作业。
期间,夏雪梅与校长不断进行质疑答疑环节的互动,对理解力发展课程进行深入解读。来自台湾的李玉贵老师也结合搜集的课例提出了三点思考与大家进行探讨,一,四十分钟给了谁?二,知识教授与活动经验两环节如何处理?三,语言流动对课堂结构产生什么影响?她希望在教学实践中能注重课堂观察,尤其是善于捕捉学生瞬间反应,懂得评价的真正内涵是证明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还想学什么。
夏雪梅在最后总结发言中,再次强调课程要真正建立在学生基础上,从学习出发,重整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课堂质量与实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下午的课堂教学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课程统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此次研讨会意义深远,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