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长三角干细胞产业联盟在沪成立。该联盟由上海市东方医院牵头,集聚长三角干细胞研究和产业优势,联合上中下游的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推广应用干细胞制备、质检的上海规范标准,并加速制定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的“中国标准”。
2014年,“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项目”获批,总建设经费2.55亿元,其中政府资助1.05亿元,东方医院匹配和社会资本融资1.5亿元。目前,基地已集聚了包含2名院士在内的全球200余名干细胞人才,打造了包含再生医学研究所、干细胞制备与质检服务平台和干细胞产品中试服务平台等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此次长三角干细胞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发布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合作指南。根据该指南,联盟内将采用干细胞“三级运作”模式,从干细胞制备、质检和存储入手,助推干细胞制备质检的中国标准建立。
干细胞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搭建科研产业平台,也要借助市场手段盘活科技、产业、金融融合的整盘棋。联盟牵头发起人、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通过干细胞产业联盟,长三角区域的科研院所都可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干细胞平台上获取各自产业基金,各自需要的资源,这就是联盟的基础和核心。”
“我们希望在张江二期项目的推动下,以长三角干细胞产业联盟为载体,汇集区域优势资源协同发展。”刘中民说,这将加快几种代表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尽快在国际上拿出这些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效果的数据,将干细胞的“中国标准”快速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据悉,《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已近3年,但我国仅有18个项目完成了国家项目备案,仅有少数企事业单位能按照国家标准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截至2018年1月,全球已经有10例干细胞产品获批上市,6374项干细胞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其中有641项临床试验Ⅲ期,未来5年全球范围将有更多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如何进一步推进干细胞产业发展,如何突破地域限制、整合资源,寻找干细胞临床转化路径,就显得尤为迫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干细胞产业化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