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至31日,闵行区委书记朱芝松率领党政代表团赴喀什地区泽普县,就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委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下一步对口帮扶喀什泽普工作进行深入考察交流。喀什地委书记李宁平,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马健与闵行区委书记朱芝松,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观宝,副区长吴斌、汪向阳等进行了会见座谈。李宁平对闵行区委、区政府自2010年以来对口支援泽普县工作表示感谢。双方表示将继续加强两地交往交流,使闵行区对口援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代表团一行在喀什地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杨峥,泽普县委书记刘四宏,县委副书记、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挥部指挥长胡志宏等的全程陪同下,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走村入户访贫问苦、考察援疆项目、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等方式,全面对接、全力以赴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助力泽普县脱贫攻坚。
脱贫之路,闵行来相助
喀什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落后,是我国典型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深度贫困地区。2018年,泽普县是唯一一个要率先在喀什地区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市,任务极为艰巨。
在闵行区—泽普县对口支援工作联席会议上,朱芝松指出,闵行区对口支援泽普县,是中央和上海市对闵行的信任,是闵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是闵行区对口支援泽普县的第九个年头。这些年来,闵行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区上下凝心聚力,通过干部人才援疆、项目资金援疆,全力助力泽普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今年,闵行区将继续加大助力脱贫支持力度:在落实好援助泽普县27300万元市级统筹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再安排520万元区级财政项目资金和960万元街镇结对帮扶项目资金。在联席会议上,副区长吴斌和泽普县县长艾尼瓦尔·吐尔逊进行了帮扶资金捐赠。
杨峥指出,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当标杆、作示范、走前列”要求,闵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援建泽普县,特别是近年来,闵行区的对口支援工作体现出力度大、成效大、有特色等三方面特点,脚踏实地地走在了援疆工作的前列。
刘四宏在会上介绍了泽普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口援建项目情况和社会维稳工作,对闵行区历年来的援建工作和上海闵行援疆干部人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衷心感谢闵行区委、区府和全区人民。
近年来,闵行区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受援地实际,创新建立了“四结对”帮扶机制,即通过两地乡镇之间、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学校之间以及社会领域(包括文化体育科技农业商会等)的结对帮扶,形成基层面上全覆盖、专业领域有深化、社会力量共参与的助力受援地脱贫攻坚新模式。这一模式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作为典型援疆案例予以推广。联席会议上,还举行了两地教育、卫生系统帮扶框架协议的签约,闵行的爱心企业燎申集团捐赠了用于泽普县困境学生的助学金20万元。
民生为本,“组团式”发力
教育、医疗、住房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与脱贫工作紧密结合,是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中关键的三大保障。
代表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泽普五中、泽普县人民医院和安居富民房建设情况。刚踏入泽普五中校园,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气息迎面扑来。学生们正在展示由援疆教师指导编排的课间健身操。移步室内,一场主题为“快乐童年 爱我新疆”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正在举行,同学们纷纷为上海亲人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朱芝松与同学们亲切交谈,送上儿童节礼物,并勉励寄语同学们好好学习,饮水思源,立志报效祖国。
在驻足观看了由援疆教师指导的国语课本剧排演,泽普五中与闵行区文来中学的远程数学教研活动,以及国画、剪纸、书法、茶艺等艺术拓展活动之后,代表团一行来到了泽普县人民医院的上海闵行—新疆泽普多学科(mdt)远程会诊中心。现场正在进行的是援疆医生与闵行区中心医院骨科远程会诊骨科疑难病例。该中心于今年初建成试运行,已经基本实现多机构、多学科全程协同诊疗,共享教学和科研资源,至今已实现沪疆两地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近百例,并成功开展了3次大型学术活动的远程医学教育(包括1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援疆的资源,切实提高了受援地医疗队伍能力水平。
朱芝松强调,要切实解决好受援地群众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关键瓶颈问题;要有效利用闵行的优势,重点加大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当地人才发展的“造血”功能。
新一轮的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就是要变过去“零星”选派、“单兵”作战、“输血式”援疆,为“组团”选派、“集体”作战、“造血与输血并重”;通过接续支援、共同努力,促进受援学校和医院的教育教学和医疗管理水平系统性整体提升,使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内地一样的就学和就医条件。
在考察安居富民房、庭院经济建设时,代表团一行先后来到了赛力乡荒地村和依克苏乡阿拉格尔村,走进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实地查看贫困户的安居富民房、庭院蔬果种植和牛羊棚圈,详细询问农户住房改善、家庭生活和收入来源等情况。贫困户克日木拉·尼亚孜激动地说:“感谢上海援疆的帮助,让我们从土坯房搬住到了水泥抗震房,安全得到了保证。”“给我们分发小南瓜苗,发展庭院经济。”
产业为重,企业上项目
产业促进就业,一人就业就能实现一个贫困户家庭脱贫。
代表团一行来到上海援疆企业代表闽龙达,参观了红枣、巴旦木生产加工车间,樱桃、苹果、梨等林果树种植园。作为2011年1月首批落户喀什的上海市援疆企业,在上海对口援疆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成为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在实现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当地脱贫工作。今年,该企业在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fd冻干生产线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安装调试。年内,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帮助解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帮助生产销售更多的当地农产品。
参观过程中,朱芝松指出,闵行区要重点推进产业援疆,积极组织安排企业家代表团赴泽普考察,助推签约投资落户,通过产业扶持带动就业,实现就业脱贫。当看到闽龙达精心设计的“扶贫大礼包”时,朱芝松指出,泽普县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优质的林果业农产品,援疆助力脱贫就是要精准发力,在如何“种得好”和“卖得好”两个方面要发挥闵行的优势。我们要主动对接,因地制宜,既要发挥人才智力资源,帮助林果业提质增效,也要发挥我们的商业优势,在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品牌建设方面体现作为。
不同于集中在工业园区的企业,布局在各贫困村的卫星工厂,发挥了解决附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短平快”的作用。由泽普分指去年上半年引进,入驻援疆资金建造厂房的启成手套便是其中一家。代表团一行来到启成手套厂车间,300余名名纺织工正低头忙碌,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企业负责人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岗前培训,大多数群众能胜任,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目前该企业从刚进来时1个800平方米的卫星工厂,发展到3个合计2000平方米的卫星工厂,已带动388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人)。
顶着烈日,代表团一行来到位于戈壁滩的蛋白桑种植基地,这是去年泽普分指引入常州海田生态农业公司的新品种蛋白桑,在小规模试种成功基础上,今年扩大到550亩。刚种植不久的蛋白桑苗在滴灌的培育下,茫茫戈壁滩已经冒出500亩嫩绿色的叶片,给参观者带来丝丝凉意,也给戈壁变绿洲带来了希望。参观中,朱芝松指出,首先能成活,蛋白桑使戈壁滩变绿洲就很不容易,改善了生态环境,但更要研究后续蛋白桑加工成饲料,与畜牧业结合起来,提高牲畜品质,帮助群众增收意义更大。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旅游是泽普的一张名片,如何擦亮这张名片,提升泽普全域旅游水平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金湖杨景区、塔吉克风情小镇是上海援疆援建的成果,为改善农村面貌和群众生活,逐步走向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代表团成员参观后纷纷感叹来之不易的变化,这变化不仅是外在看得见的一草一木,更体现了当地群众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民族团结,见闵行真情
30日上午,代表团一行来到了阿依库勒乡阿依库勒村群众服务中心。一进大门,代表团成员就被一群活泼可爱的维吾尔族小孩子包围。孩子们拿出精心准备的小花帽,给来自上海闵行的叔叔阿姨一一戴上。闵行的亲人也将准备好的学习用品,作为儿童节的礼物,送给每一位孩子。其中有位身穿“balabala”t恤衫的小学生引起代表团的关注,原来这位学生去年参加了上海援疆的“手拉手”青少年暑期夏令营活动,t恤衫正是闵行的森马公司捐助的。
在与阿依库勒乡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上,乡村干部向代表团介绍了当前开展的“三新”(倡导新风尚、树立新形象、建立新秩序)活动情况。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通过多年的援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方面还有很大的困难。各村缺少公共卫生设施,农村厕所的无害化、卫生、舒适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朱芝松不时地插话询问情况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厕所革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作为闵行援助泽普,更要将援助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地方。闵行区将帮助阿依库勒乡各村建设农村公厕。
代表团的真情厚意赢得了各族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掌声,乡亲们自发地弹起了都塔尔,哼起了民曲调,跳起了民族舞。顿时,整个活动现场成为了载歌载舞、和谐欢乐的海洋,乡亲们纷纷邀请闵行亲戚加入,一起跳起了麦西来甫舞。
在同吃民族团结饭的过程中,两地亲人边用餐边交谈学习工作生活,增进相互了解。在中华传统佳节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闵行文化部门还专门捎来了2000个手工香囊送给当地亲朋好友。最后,此次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两地亲人依依不舍的挥手道别中告一段落。
代表团考察期间,还拜访了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驻地。并来到泽普分指驻地看望慰问闵行派出的援疆干部人才,勉励工作,关心生活。援疆干部人才纷纷表示,感谢闵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接下来,要在两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虚心学习,踏实工作,融入当地,展示上海闵行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