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播下"健康"种子 松江区海德名园居民区党支部让小区焕生机

2018-6-4 13:31:22发布90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6月4日报道:“从事健康促进事业30多年,我理想中的健康家园就是海德名园!”在2016年11月23日的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国国家日”活动中,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olegchestnov在参观完海德名园居民区后,留下了这样一句评价。此外,这里也是上海市妇女之家示范点、区级文明小区。荣誉的背后,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基层党组织队伍,松江区方松街道海德名园居民区党支部就像一台播种机,播下了健康的种子,让这个花园小区焕发着勃勃生机。
“搭脉”健康,激活基层党组织细胞
如何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三年前,徐宝娥就任海德名园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面对这个环境优美却显得“没精打采”的小区,她迫切地想要挖掘到突破口,能够凝聚和带动起小区党员和居民的力量,激活社区治理的细胞活力。
图片说明:社区居民在居委会门前打太极 张哲伦 摄
经过一次次走访和调研,徐宝娥发现,居民们都有着同样的诉求——健康。海德名园老龄人口比例不算高,60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12%,但高血压、糖尿病等“老人病”频发。“不少老年人缺乏获取正确医疗养生知识的渠道,容易受到错误片面的知识误导。”同时,她还发现,小区居民中有医生和护士20余名,其中还有不少是党员。摸清了群众需求和居民优势,徐宝娥心里有了底。经过意见征询,党支部积极搭建平台,在每月9号开展的便民服务中,引入从事医疗行业的党员居民,为小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
有了共同的诉求,小区日常管理和居民自治“活”了起来,由居民区党支部引导社区老年人组建起的社区健康自管小组开始绽放勃勃生机。每日两包烟,每顿必有酒,是居民周士银原来的习惯,而如今的他却成了社区里小有名气的禁烟大使。“自从加入健康自管小组之后,每天成员们都会相互督促,慢慢的,许多生活陋习也就改过来了。”刚开始戒烟,周士银总忍不住偷偷抽上一根。组员们却没有立即指出,而是将周士银推荐为分组的小组长,希望以这份责任推动他戒烟。2016年上半年,有着几十年烟龄的他终于成功戒烟。作为小组长和党员,他“肩负重任”,用自身经历向他人宣传禁烟戒烟的好处和意义,帮助更多的居民逐渐养成健康养生的生活习惯。
“健康海德,不单单是身体的健康,还应该包括思想的健康。”随着小区党员和居民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度逐渐提高,徐宝娥适时提议推出了有声党章阅读活动。发动党员诵读并录制红色经典作品,上传至社区微信公众号“海德知音”进行传播和学习。“通过线上活动,使更多的在职党员能融入社区生活,通过居民诵读,也让风清气正的正能量在社区里不断传播和发扬。”
亮明“身份”,党组织的触角再延伸
三年前,海德名园还是个“没精打采”的小社会。居民之间相互不太来往,居民区干部和居民的关系“相敬如冰”,业委会和物业的工作也乏善可陈。换届后,徐宝娥从党支部内部出发,创新工作方式、改变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和网格长的队伍建设,在街道率先实行了“党员家庭挂牌”。“把党员身份亮出来,社区党员们更能直观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便于群众监督和增强党性修养。”
张宏家门上就贴着“党员家庭”的标识。党员张宏是海德名园的居民,同时也是一名医生。党支部搭建了平台,她很高兴能够为邻里居民的健康尽一份力。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每周四下午一点到四点,她都会来到居委会大厅,为居民做医疗咨询。今年2月,有居民术后约张宏上门换药,但约定的当天却下起了上海难得一遇的暴雪。张宏却仍坚持冒雪赴约,娴熟换药、耐心问诊、细心嘱咐,让居民感动不已、连连道谢。张宏说,“作为一名党员,为群众服务是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图片说明:社区居民在居委会门前打太极 张哲伦 摄
79岁的顾亚男是居民区退休党员,几年前曾跟着子女去市区住了一段时间,却觉得“憋闷”,甚至小毛小病也来了。回到海德名园,她每天早上7点提着收音机准时出门,浩浩荡荡带领着居民们到居委会门前空地教授、练习太极拳。不但自己身体好了,也带动了不少周围邻居加入锻炼。如今的她俨然成为小区的“太极红人”,教出的“弟子”都跟着她风雨无阻锻炼身体。
尽管白天工作忙碌,但海德名园的在职党员仍会积极参与每晚的社区安全巡逻,并实时汇报检查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甚至带上亲朋好友邻里街坊一起巡逻,共同维护小区环境“健康”。一到晚上七八点,在职党员微信群就热闹起来,小黄车乱停、垃圾桶脏乱、楼道门把手损坏……虽然反映的大部分都是琐碎小事,但就是这一件件小事最终决定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徐宝娥说,海德名园党支部从不放过一件小事,极力为居民去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提议有效果,反馈见实效,在党员的引领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愈发高涨。以党员个人影响和带动整个家庭,以家庭为单位辐射邻里楼组,党组织的触角不断延伸再延伸,每位居民都是潜在的小区志愿者。
深挖“宝库”,搭平台推动社区共治
海德名园辖区占地35万多平方米,常住人口3154人,其中来沪人员1113人。辖区内还有酒店、学校,以及沿街商铺企业20余家。小区面积大、外来人口多,社区治理的难度可窥一二。居民区党支部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各项活动开展,挖掘社区内外人才和资源的“宝库”助力居民自治,搭建共建载体和平台丰富社区治理内涵。
为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海德名园居民区党支部广泛招募医护专业人士扩大志愿服务队、签约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经常性的专业化健康服务;联系各共建单位,与松江区妇幼保健医院、区计生协会等驻区单位协会联合,定期开展系列健康义诊;充分发挥辖区商铺企业资源优势,邀请酒店大厨来社区开班为居民授课营养健康餐的做法。
图片说明:海德名园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 张哲伦 摄
要做好社区治理从来就不是光靠一家的力量,只有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才能吸引更多个人和组织积极踊跃参与进来。去年,海德名园开展小区全民运动会。徐宝娥担心居民来的少、活动冷清,但更怕的是居民来得多、小区工作人员青黄不接,现场管理和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在区域化党建的格局下,徐宝娥联合了三新学校、富明村镇银行、觉武堂等驻区单位出人出力,真正实现了统筹资源、共驻共建。在共建单位的志愿者的帮助下,参与运动会的200多位居民喜乐而归。
海德名园将居民需求与项目化微治理结合起来,在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下,“健康海德1+5”的特色品牌愈发响亮。居民区党支部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效能,同时引入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合力将海德名园打造成“人人健康、家家乐活”的活力宜居社区。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