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京剧、玩乐高 宝山打出"高大上"文化亲子牌
2018-6-4 9:30:08发布75次查看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在宝山区庙行镇,幼儿园的孩子们穿上水袖,带上髯口,有模有样的学习身段与唱腔,和老师一起“唱、念、做、打”,有趣的神态让家长们忍俊不禁。
这是庙行镇文化中心与注册落户在庙行的小顽家文化传媒合作,带来的一场“小小京剧艺术家”——小小京剧娃·传承大梦想主题亲子活动,让20对亲子家庭更多的了解京剧、喜爱京剧,感受中华民族“国粹”的艺术魅力。
庙行镇地处宝山南部,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2/3以上小区都是新开发的商品房,全镇10万常住人口中,社区家庭超过10%都是年轻的三口、四口之家。针对这一情况,小镇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不再是传统的秧歌扭扭、广场舞跳跳、操场走走“老三样”,而是整合文化、教育、科普等多个部门的服务资源,将目标人群对准了“年轻家庭”。
早在去年的庙行文化节上,燕子姐姐陈燕华的亮相就让大小朋友们眼前一亮。这位上海滩最会讲故事的人,将她的音乐故事会宝山巡演的第一站就放庙行。在燕子姐姐精彩的讲解和美妙的音乐声中,大家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彼得兔》、《小王子》等,仿佛回到了童年的世界。
燕子姐姐没走多久,依弘姐姐便来了。
今年初,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艺术名家工作室,正式落户宝山庙行。庙行实验学校,也成为宝山首批以史依弘冠名的京剧特色学校。
孩子们口中的依弘姐姐,不仅专业精湛,近年来更致力于京剧传承。按照计划,她不仅要为学校的师生家长带来京剧课堂、京剧讲座,更要把自己精心编写的京剧教材带给庙行实验学校的孩子们,亲自指导娃娃们唱念做打。
小顽家文化传媒,是新近注册在智力产业园区的一家新兴企业。创始人来自著名的“开心麻花”,主攻儿童剧。庙行镇相关负责人主动向其伸出橄榄枝,帮助其吸引风险投资。除了进行市场化的儿童剧演出之外,“小顽家”也承担起庙行地区的一些公益性儿童剧演出和活动,比如这一次的“小小京剧家”活动。
庙行镇文化中心也与教委联手,将非遗项目、戏曲文化等有机融入到庙行文化与教育中,培养和发掘一批传承人和观众群体,让传统文化得以创新传承。
除了传统文化,时下流行的创新文化,庙行镇也没放过。
周末,许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参加乐高课程、智能机器人培训等,但社会上的课程价格昂贵,家长参与度也不高。在庙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专业老师指导,在社区创新屋推出 “全家都来赛——创意制作大比拼”等系列活动和乐高、木工制作、机器人等系列课程。家长们很感慨:“不用花钱去上培训机构了,和孩子一起在社区创新屋动手制作,不仅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促进我们的感情。”
据了解,社区创新屋每周六上下午两个班,还专门成立了微信活动群,推出的活动都需要“秒杀”才能抢到名额。其中,“能工巧匠屋”面向各年龄段社区居民,让他们在仿真机床上加工制作航模、船模、车模、建筑模型、工艺品等,从而提高参与者劳作技能和兴趣,激发创造潜能。“创智舞台——机器人世界”,让社区居民更深入地了解与机器人相关的科普知识,掌握拼装、搭建、制作、调试等技能,并逐步培养社区居民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活动室配备了各类机器人套材、展示作品和活动器材。机器人打保龄球等,都深受居民欢迎。
针对商业早教机构良莠不齐的问题,庙行镇把早教办进社区,在共康八村里办起了公益性的早教场所——庙行镇星星点点0-3岁早教中心。婴幼儿及家长除了去现场接受早教服务外,还可以在相应的网上平台接受亲子游戏、保健小贴士、育儿锦囊、专家讲座等形式的指导服务。
如今,史依弘京剧特色学校、小顽家亲子公益剧场、“全家都来赛”亲子科普公益课堂、0-3岁星星点点社区早教中心等,都成为了居民热衷的打卡点,更成为了庙行镇文化服务社区的重要载体。庙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在更大范围内盘活资源,努力为居民打出一手更漂亮的“亲子牌”,从而最大程度满足亲子家庭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