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主题 庄行镇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8-6-1 11:30:20发布66次查看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提升市委“1+6”、区委“1+8”文件成果、做实基层基础的深化之年。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基本框架下,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的农艺特色小镇目标,牢牢把握争创一流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美丽、智慧、共治三大主题,努力构建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深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把党建引领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始终,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激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充分调动各方社会资源多元化参与创新社会治理。一是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依托“花米庄行·先锋先行”党建品牌,推进区域化大党建,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组织效能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继续深化“1+24+n”党建工作格局。以党建引领、群团服务为重点,“一核多层”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发挥1个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主体”作用,20个村(居)、4个园区党建服务站“枢纽”作用,n个宅基(楼组)党建微家“触角”作用,不断拓展阵地、强化功能内涵,丰富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三是深化“红色村居·和美家园”主题创建活动。以十大“红色行动”为引领,夯实阵地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做活组织生活、党建服务形式,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打造“党员群众15分钟服务圈”,营造和美家园共建共享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两个“和美”创建
紧密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创建、无违建村居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无证无照食品经营专项整治等重要工作,统筹安排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雨污水分流改造、小区内急需维修的项目等,做到适当投入先行、集中整治先行。各相关部门组织力量深入村居加强过程指导和督促检查。充分挖掘内、外部资源,吸引各类贤能志士支持乡村建设,积极培育引进社会组织,动员辖区内各类单位、组织一同参与。注重挖掘、整合村组、楼组在“人、文、地、产、景”等方面的特色、资源,避免千篇一律、千组一面。力争70%的村组、楼组达到创建标准,涌现一批出彩添色的标杆典型。将“两个和美”创建标准与村规民约、宅基公约、居民(业主)公约等有机衔接,形成“红黑榜”,与村民福利待遇、评比等挂钩,建立长效常态机制。
潘垫村80多岁的老党员徐永梅,在了解创建要求后,主动拆除自家的鸡鸭棚,并把宅基过道里的杂物堆放整齐,组里的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自治引领,群策群力。村民们自发为创建献言献策,共同制定宅基公约,通过自治自觉维护创建成效。
探索“互联网+三社联动”机制
加快探索构建“互联网+三社联动”的运行机制及社会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平台作用、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作用。一是社区服务项目化运行。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行”的方式,推进项目化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公益创投机制,社会组织可以围绕为民服务自行设计公益创投项目,参与社区治理。二是重点培育四类社区社会组织。实体化、规范化运作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壮大承接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队伍,逐步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三是加快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坚持多样化培训方式,对社区居民区主要负责人、社会组织负责人、普通社区工作者进行分类培训,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巧和方法,鼓励社工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专业社工证。四是分层分类推进。镇级层面因地制宜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会”,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培养本土社会组织。村居层面积极组建服务于本村居的各类社会组织,开发自治项目,开展自治共治。
深入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
坚持“三全四化”,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手段,聚焦顽症治理,补强管理短板,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服务。一是运用现代科技提高智能化水平。智慧运行更加顺畅高效,树立“大数据”理念,与各部门智能化实践充分对接,探索推进智慧村庄、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建设,集中力量办实事。二是加大“三个美丽”推进力度。按照保留“村庄肌理、自然水系、粉墙黛瓦、江南特色”的原则一体化以点带面推进“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创建。三是做细“网格化管理”平台。探索在各宅基推行长堤村穗轮二组的微网格宅基自治法,让自治小组在本宅基内进行自我巡查、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及时发现和化解问题。固化管理成效,深化经验,全面提升常态长效管理能力。四是继续深化“四个一”治理模式。将农村队伍建设、村民自治、加强基层神经末梢管理、深化“三个注重”建设与“一站、一室、一堂、一点”相结合,提升群众满意度。
统筹推行十个“微治理”
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庄行镇十个“微治理”,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一是下沉微服务。进一步梳理可延伸至村居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村居综合服务站。二是建好微驿站。以“一驿站一方案”为试点建设新叶、邬桥社区、丽水湾3个生活驿站。三是做好微项目。完成邬桥居委自行车库整修、路灯安装、老年活动室添置设施等8个惠民实事微项目。四是实行微自治。继续通过乡贤理事会等,收集各类自治工作方法,在各村居实践中推广运用。五是推行微分类。设置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扎实推广村居垃圾微分类。六是打造微公园。构建区域绿化生态网络,见缝插绿继续全力打造村宅“微公园”。七是管好微权力。继续规范推进村务公开,用好村级合同交易平台,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八是用好微阵地。发挥党建微家、妇女微家、睦邻点等服务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建设有温度的村组、社区。九是擦亮微品牌。结合两个“和美”创建,打造各村居最美生态环境展示区,实现家家有特色、处处有景观。十是拍好微电影。策划拍摄杨溇村乡贤群体慈善孝贤微电影,传递正能量。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一是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以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基层基础,健全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村委会充分发挥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平台作用,探索居民区分类治理模式,对超大规模居委会开展适度规模调整。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班长”工程,选优配强新一届村居干部,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健全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发挥好“红雁”工作室、实训基地等作用,做好传帮带,增强全方位服务群众的本领。从严管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鼓励他们甩开膀子干事业。三是强化基层群众自治队伍建设。按照“组织更加完善、网络更加健全、队伍更加整齐、功能更加强化”的要求,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强化村居自治制度建设,提升自治能力,使网格长队伍、党小组长、微家掌门人等队伍真正成为群众自治的生力军。四是完成“三定两减一提升”目标。制定新一轮减员增效计划,规范人员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落实“一口管理”,优化整合各类公益岗位人员,健全日常管理制度。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