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被分割占据的小区绿化,经改造成了睦邻休闲花园。在康桥镇横沔社区文怡苑小区,“缤纷社区”自治改造项目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据悉,康桥镇在“缤纷社区”建设过程中,6个社区基本管理单元实施基层自治,开展微更新、微改造,成效显著。
“乱糟糟”变成了“微景观”
崭新的木质围栏圈住一块约200平方米的绿地,道板砖铺成的便道从入口处延伸,连接两套石桌石凳。绿地上分布着高矮参差的树木,围栏边是成排的黄杨,间或夹杂着一两株月季花,还有分隔出的一块苗圃,废弃的花盆里种上了菊花、月季、兰花等。
睦邻休闲花园,位于横沔社区文怡苑一期12号楼东侧。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遭小区居民分割占据、毁绿种菜的混乱景象。
“文怡苑是动迁小区,部分居民私自占用绿地,或者用来种菜,或者堆放杂物,小区内环境十分糟糕,我们整治过几次,但经常反复。”橫沔社区党委书记俞玉琴说。
12号楼绿化带的另一边,是创业河,中间夹着一条长200余米的休闲步道。中小河道整治后,河水变清了,不少居民习惯到休闲步道散步,但乱糟糟的绿化带着实影响了大家的心情。
于是,借助社区自治微改造项目,文怡苑小区依靠镇政府提供的资金,花了约两个月的时间,把“乱糟糟”变成了“微景观”。俞玉琴介绍,后期,社区还将借助物业和志愿者的力量,负责这个小花园的后期维护。
基层自治提升效率
“之前,居民经常向我们抱怨小区环境差,现在更多的是表扬,同时还提意见要我们把整条休闲步道边的绿化都依样改建。”俞玉琴说。
小花园的“微改造”,不仅扮靓了小区一角,更提升了大家对小区环境的关注,带动了整个小区的整治。用俞玉琴的话来说,景观虽小,意义深远。
而这一切,源于康桥镇在推进“缤纷社区”建设方面的新思路——除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各个点位的“缤纷社区”建设外,同时鼓励6个社区基本管理单元作为主体,从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出发,通过基层自治,实施各类微更新、微改造项目,镇里则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康桥镇规建办工作人员介绍,截至4月中旬,6个社区基本管理单元确定了各自的微更新项目方案,包括文怡苑的睦邻休闲花园在内,共有12个项目,涉及儿童乐园、健身步道等。
“通过基层自治开展‘缤纷社区’建设有不少好处,一方面,更能因地制宜,切合居民需求,另一方面,项目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这些社区自治微改造项目已陆续完成设计方案,实施后将进一步补齐各个小区短板,营造特色空间,美化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