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最难”保护建筑平移今日完工 从“走起来”到“跑起来”还“转圈”
2018-6-1 13:01:42发布109次查看
位于虹口区海南路48号的一幢百年历史建筑今日实现“华丽转身”。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6月1日报道:顺时针旋转近90度,先后平移总计达46余米,位于虹口区海南路48号的一幢百年历史建筑今日实现“华丽转身”。伴随着这幢百年建筑向“新家”移动了3米左右,上海“最难”老建筑平移工程正式成功完成。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该百年建筑曾为虹口区政府办公场所,是一幢独栋三层砖木结构的老式花园住宅建筑,房屋平面形式近似呈矩形。原有建筑面积为587平方米,加建部分建筑面积为109平方米。在平移过程中,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项目部结合bim技术及信息化施工,建立三维模型,对房屋的平移路线进行模拟。
该项工程被称为沪上最难老建筑平移工程,不仅要平移,还要“转圈”!据工程项目经理沈伟介绍,海南路84号首先要向西南平移18米,顺时针转身89.6°,再向西南平移7米,并顶升0.5米,接着向西南平移21.45米,最后向东南平移6.872米。在谈及“转圈”这一细节时,沈伟介绍,因为房子的横截面是矩形,平移都要沿着房子方向进行直线移动,“斜”着移动会对房子造成损坏。
据了解,传统的保护建筑平移往往采用设置混凝土墩子作为千斤顶的后背支撑,由于千斤顶的行程限制,每次行程结束后,需安装型钢顶铁作为另一次顶升行程的开始。这一传统工艺的平移往往速度慢、风险高、施工工序多,同时需安排大量人力在现场施工。
然而,此次高难度工程仅耗时一个半月,这项房屋自动平移装置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自主研发。“通过自动平移装置,降低了人工成本,每次平移每根顶推位置需配备5个工人,5根滑道,每天节约人工25人,同时降低了施工由于安装顶铁造成的施工风险。”沈海表示,房屋自动平移装置使得房屋平移过程变成一个全自动的平移过程,将传统平移的速度提高了2-3倍,让保护建筑从“走起来”到“跑起来”。
由于海南路84号的“老家”“新址”全部在规划设计中的地下室基坑范围,未来还要在地下开挖地下四层地下室。本次“搬家”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块正在开发,才需要移位进行保护。据悉,搬家后,这座百年建筑还将进行保护性修缮。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