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奇植物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而“多肉植物”以品种多样,形态可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作为植物界的新宠,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在家中养几盆,但是要真正把“多肉”养好,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有些人不是把“多肉”浇死了,就是过多晒太阳给晒焦了。怎样在养殖过程中把握住这个度呢?这是一门学问。
5月29日上午,新梅广场居委会邀请专业老师为社区居民开设了这样一堂关于“多肉植物”的专题讲座。老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多肉植物”的来源,多肉植物的祖先生长在干旱地区,根部长期吸收不到水分,为了生存渐渐茎和叶子肥厚起来,靠体内储藏的水分维持生命。所以在养多肉植物时,怎样科学浇灌是一门学问,水多了它只会一味的一直往上长,那样的话就直接徒长了。只有在控水之后,让它有缺水的概念,在下次浇水的时候多肉植物才会利用叶片来蓄水,叶片才会肥厚,当然这期间还要结合太阳的多晒。但是老师提醒到也不能太干,太干的话叶片也会干瘪,因为里面储存的水分慢慢消耗光了,所以浇水一定要控制好。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如何浇水的小秘诀。老师说到,除了刚上盆还在缓根状态的多肉植物外,在根系已经长好的情况下,春秋生长季节一般性大半个月一次水就差不多了,要记住每次浇透,浇水的时间为早晨或傍晚。而夏季,因为多肉植物都已经进入休眠或者半休眠期,哪怕是夏型种,到了35度以上都是会进入半休眠期的,水多了根系吸收不了,时间久了就容易烂根,而且夏季是病菌侵入的高发期,长期湿润,更容易闷坏和黑腐,因此一个月浇水一次足够了,每次少量不浇透,最好是挑天气凉爽有风的半夜浇水。夏季的气温很热,江南的夏季是又闷热又潮湿,而且雷阵雨特别多,一淋湿立马又是大太阳,是多肉植物的大忌,叶片上面的水珠不立马吹掉,就如同放大镜一般,把多肉植物的叶片灼伤,因此夏季一定要遮阳,遮雨。冬季也是同理,一个月浇水一次,每次少量,挑有太阳的大中午浇水,水温保持与室温差不多,太凉的话根系受不了。
居民们对此次讲座感到受益匪浅,对于“多肉”,随便养养是不行的,虽然多肉是来源于干旱地区,但是也是需要尽心呵护,才能在保持固有的形态下,健康成长,才能为你带来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