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拖鞋头朝外,居民多半已出门;皮鞋头朝里,人一般在家里。敲门轻重也很重要,不能敲太重,免得居民还没开门就没有好感,也不能敲得太轻,以防听不见。”这是九里亭街道机关干部在大调研走访时总结出来的经验。
不久前的一个周六,九里亭街道办事处主任林华与街道机关干部分多个组,用一整天的时间走访调研了1703户居民。连续三个周末,街道机关干部走进一个又一个楼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开展集中进楼组活动,这是九里亭街道大调研走访全覆盖的重要举措之一。
走出机关楼 走进居民家
“楼里的门禁系统坏了,一直都没修。”“虹桥10路经过奥园社区,能不能设个站,我们居民太需要了。”在北奥林匹克花园52号居民楼的楼道内,得知来了街道干部,居民们都不自觉地围拢过来,拉着干部们反映情况。“这种形式很好,欢迎你们经常来听听我们的心声。”北奥园38号的王阿姨拉着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邱敦凤的手说。邱敦凤回应道:“我们特别需要听你们的想法意见,所以我们大调研要全覆盖,让机关干部都走出机关大楼,走进居民楼里。”
九里亭街道共有居民3.1万户,遗存老宅基农户209户,企业1181户。邱敦凤告诉记者,街道就如何做到调研对象全覆盖,起初还有很大顾虑。一是人口基数大,二是担心居民提出的问题无法应对,三是时间太紧,无法完成。为了确保调研对象全覆盖,进一步提高走访效率,街道干部利用周六休息日,联合派出所、城管等,对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几个小区进行集中调研。“4月的每个周末,我们都安排半天以上的时间,对居民区进行调研走访,进一步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了解街道工作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为居民服务。”通过大调研走访发现的问题,街道认真梳理,即知即改,及时落实。对于奥园居民关心的虹桥枢纽10路公交车,经街道大调研办工作人员反映,4月28日起已在涞寅路涞亭北路站单向停靠,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
转作风走访 心贴心交流
半小时一个楼组,一个下午的调研,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小金掐着时间点跑了8个楼组,收获满满,他的大调研工作记录本用去了五分之一的纸张。他告诉记者:“街道特地为大调研制作了记录本,机关干部人手一本,方便把居民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还为走访的工作人员专门设计了调研走访的开场白,规范用语让居民们了解走访调研的目的。”
对机关干部来说,大调研走访是一次走基层、转作风的活动,干部的积极性被激发调动了起来。机关干部戴惠华腿脚不便,但是坚持上门走完130户居民,直到回家才发现脚已经肿了起来;走访当天登记结婚的年轻干部吴学海没有继续休假,穿着正装就赶到朗庭上郡居民区,与同事们一同走访;配合机关干部调研的贝尚湾居委会工作人员陆诚韬,当时正在筹备婚礼,接到大调研的相关任务二话没说,赶去集合的路上被后方电瓶车追尾,擦破好大一块皮,却仍坚持到当日调研结束才去就医。街道不把大调研当作额外的工作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一次和居民心贴心交流的机会。
许多机关干部感慨,事在人为,只要认真做,就可以把原来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顺利完成,居民比想象中更加热情,心与心的沟通同时也温暖了自己。街道大调研2组在中大居民区调研时,凭借每人万步以上的“步数记录”,还顺便做了一次公益“捐步”。
每周“三个一”调研全覆盖
九里亭街道共有楼组1000多个,街道以“机关组员+民警+居民区干部”为一组,通过“扫楼”的方式进楼道调研。为了方便居民反映问题,被走访的居民都会收到一张“大调研便民联系卡”,上面有调研组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也有“i九里亭”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微信上开设了大调研“你呼我应”栏目。北奥园52号楼组长钱阿姨告诉记者,小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宣传栏信息发布等多种方式开展大调研的宣传引导,居民区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大调研工作人员的身影,大家都开始关注起大调研,大调研现在已经成为大家口中的“热词”了。
除了通过周末集中进楼组的方式推进社区面上调研对象全覆盖,九里亭街道还要求机关干部通过每周“三个一”,即平时“早上早一小时,中午抽一小时,晚上晚一小时”,深入居民区实地调研。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或是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居民互动,广泛问需问计,征求意见建议。此外,街道还将每周四确定为“无会集中调研日”,不安排会议,使街道干部能够针对企业、特殊对象、老宅基农户等重点对象展开调研。截至5月中旬,街道对居民的调研已完成78%,对企业的调研已完成98%,收集问题2476个,解决378个,另有约1000个重复和类似的问题正在梳理,问题集中在排水排污、河道治理、交通、街面卫生、医疗、教育等方面,街道将尽快梳理和解决。此外,街道对辖区居民的抽样回访显示,居民对已解决问题的满意度较高。随着调研覆盖率的提高,接下来九里亭街道将继续开展抽样回访,及时掌握群众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