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吸引了这么多中央和市级媒体 松江这项工作有全新模式

2018-5-31 13:43:13发布86次查看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余家中央和市级媒体的记者来到松江专题采访!
“惊动”这么多媒体?原来是松江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得到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表扬。链接请戳:松江,国务院又表扬你了!
昨天,记者们来松江专题采访“郊区医联体新气象”。并纷纷点赞松江:优质资源下沉见实效,松江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全市最低;
上海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松江样本“放心把钥匙交给健康守门人”
《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
《东方网》
《人民网》
到底是怎样一个模式?跟着小松来读《解放日报》吧。
求解看病难、看病贵,松江区找到一种全新模式。昨天,记者在“郊区医联体新气象”系列采访中获悉,松江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已逐步下降至20%以内,全区门急诊均次费用、住院床日费用处于全市最低水平,群众就医负担得到显著减轻。
松江如何实现这一成绩?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正直言:近年来,区内医疗机构打造“名医名科”外,更着重落实优质资源下沉社区。最新数据显示:公立医疗机构内,门急诊人次年均增长5.8%,人均标化工作量上升11.2%,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下,有效确保了200万松江居民健康需求。
腹透下社区提效降费
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动,促使优质资源下沉,居民得以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也提高了效能降低费用。腹透下社区是最典型案例——
家住松江泖港的杨女士不到40岁,患糖尿病肾病多年,双目失明伴有脑梗,长期与轮椅为伴。杨女士算了一笔账:以往,每半个月都要到区中心医院开腹透药,仅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2个多小时。4年前起,她与家附近泖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钩”,享受vip服务,看病配药人少,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指导,还有区中心医院专家随时检查检验结果。这样下来,一年还能便宜1万多医药费。
持续4年的腹透下社区项目,以松江区中心医院肾内科为牵头学科。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高臻介绍,目前,已有8名社区患者接受居家腹透治疗,8家社区医保获批大病诊治权限。从治疗效果来看,社区腹透管理后的腹膜炎发生率、透析后的各项血液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上海市腹透质控数据统计显示,松江区“腹透下社区”患者透析后生存率33.75,高于32.3的上海平均水平。
下阶段推进特色分级诊疗
除却腹膜透析,松江区内还率先运行区域影像、临检、病理等“三个中心”,同时探索慢阻肺分级诊疗信息平台、高血压心电远程监控平台、三级康复体系等医院社区联动项目。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联动让社区居民得到了更有效、便捷的治疗,也节约了治疗费用。
高血压心电远程监控平台
以高血压心电监测移动医疗平台为例,松江区中心医院3年前初期辐射新浜、石湖荡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远程问诊、会诊与高危心血管患者分级诊疗,2015年底至今已完成1018例。据统计,通过监测发现社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急性心肌梗塞(ami)、高血压急症、恶性心律失常等病例,第一时间转诊至区中心医院近30多例、转诊至第一人民医院20多例。就在今年4月,区中心医院与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合作,开展心脏康复项目,心脏康复患者就此纳入平台监护。
基层做好守门人,家庭医生手中有“武器”,方可做实“1+1+1”签约服务、将疾病干预向社区“前移”。近年来,松江区医疗收入年度增长率从12.4%下降至9.6%,医务性收入占比从45.7%上升至50.1%,卫生耗材和药品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医疗机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李正表示,“下阶段松江还将继续做强区域医疗中心,推进特色分级诊疗,让松江居民切实感受到改革实惠。”(顾泳/文)
居民在社区就诊拍片、检验,15分钟就能得到上级医院的影像诊断报告,区中心医院的全自动检测流水线24小时不间断地处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来的血液样本。
区中心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医生正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医院医生连线,开展远程诊断。(岳诚/摄)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