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大桥街道成立红房子医院区域综合管理自治协会
2018-5-31 9:41:08发布145次查看
乱设摊、跨门营业、乱堆物、乱停车……这些曾是大桥街道在社区治理中遇到的“心头刺”,居民意见大、经营单位呼声高。大桥街道按照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拓展共治平台的要求,鼓励辖区单位、居民、经营方、小业主等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因此,社区管理网络从“a-b”的单线联系,发展成了有发现、有解决、有交流的环形拓扑网络。街道各方共同参与,不仅有效激发了工作动能,街道的睦邻家园建设成效逐渐显现。
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是知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每天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这造成医院周边车辆川流不息,常常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乱设摊问题屡禁不止,门责单位也“不甘示弱”,跨门营业、乱堆物成为常态。另外,城市“新顽症”——共享单车乱停放在这个区域也是屡见不鲜。
这片区域范围内门责单位数达102家,涵盖了医院、居民区、学校、商家等,主体多、范围广。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怎么办?是任其“野蛮生长”,还是制造催化剂和粘合剂,让这片区域进入良性管理模式,使其成为企业、居民、单位、经营方和谐共处的睦邻家园?大桥街道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走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管好,就必须合理开展社区共治,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大桥街道探索通过成立区域自治协会这种模式,来增强责任单位的自律和共管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
于是,经过近半年的筹划和反复酝酿、商讨,街道于近期成立了红房子医院区域综合管理自治协会。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协会章程和管理办法。这就标志着,各个门责单位有了一个沟通的平台,通过小组会议、成员大会等形式,让所有成员站在自己的角度和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共同出谋划策,及时发现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处理,让这么多单位和个人,不仅成为参与者、管理者,更成为受益者。
如何从“他治”再到“共治”,这与原先的管理模式有何区别?创新平台是关键、多方参与是基础。大桥街道的社区共治平台,将分散的个人和单位整合在了一起,畅通了他们理性表达和有效参与的渠道,不少居民自豪地表示:“我们都是社区管理的明白人。”而社区内的单位,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成为靠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中的一份子。
当前,街道正在积极推进“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今后,针对辖区内群众反映较突出的交通、停车、非机动车管理和沿街商铺跨门经营等问题,都将能通过社区共治平台予以解决。将来,不仅是市容环境问题,更多的社区治理问题也将实现“他律——自律——共同参与”的转变,使大桥成为居民生活、企业经营、单位发展共管、共治、共赢的美好睦邻社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