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整治无证经营 做好动迁安置完善垃圾处置
2018-5-31 10:25:54发布68次查看
据松江区消息: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作为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最大资源、最亮底色、最大空间,泖港镇巩固绿色生态发展成效,提升区域环境总体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形成一系列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日前,泖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劲松做客松江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听民意集民智——市民对话街镇主任、镇长》访谈节目,围绕泖港镇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市民代表及网友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大家关注的问题一一作了回应。
杜劲松首先介绍了泖港镇的基本情况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特色和亮点,随后与4名市民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2016年11月,因辰塔路延伸工程建设需要动迁,腰泾村村民陈小妹借住在邻村,至今已有一年半。在泖港镇,面临同样境况的动迁户都希望安置房能早日建成,尽快搬家,享受幸福生活。
杜劲松表示,泖港镇始终关注动迁安置问题,期盼市民能尽快搬进新居。目前全镇动迁涉及居住户271户,其中在外过渡超过两年的有37户,需要安置面积近6万平方米,需要安置房源700套左右。目前,中南路6号地块动迁安置基地建设已推进多年,但因为报审程序的原因,特别是基地的动迁问题,导致动迁安置房建设进展较慢。
基地的动迁工作已于近期完成,占地25亩的一期项目已于5月18日开工,计划于2020年5月竣工,总套数为380套;二期项目现已进入土地储备申报阶段,计划于2020年5月开工。二期建设完成后,目前所有动迁户的住房安置问题将得以解决。考虑到动迁安置房的建设进度以及动迁在外过渡户的实际情况,泖港镇将在一期房源有限的前提下,计划先采取一户一套安置的办法缩短动迁户在外的过渡期。二期项目竣工后,将彻底解决动迁户在外过渡的实际问题。
曙光村村民张祥明在日常片区巡查中,劝阻村民不要将自留地和零星垦荒地上的农业生产垃圾随意丢弃在道路或河道边,而村民普遍反映,秸秆禁止焚烧,又不能直接丢弃,不知该如何处理。
杜劲松回应,农民自留地、宅前屋后的菜园和杂边地产生的农作物垃圾如何处置,确实是当前泖港镇在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自留地产生的农作物垃圾,希望村民们尽可能运送到各村指定的收集点,不要随意丢弃。过去,农作物垃圾主要是由各村委会收集,通过田头积肥池积肥还田的方式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成肥周期长、效率低,自然积肥时间约为6个月,添加酵素后的积肥时间仍需3个月。去年,泖港镇已经在新建和徐厍两个村试点建成了日处置量为2吨的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通过生化机处置即可还田利用,试点效果令人满意。今年,泖港镇已规划在腰泾村建设1个日处置量为10吨的镇级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预计年底前启用。同时,泖港镇正在排摸计算农村湿垃圾的产生量和实际处置能力之间的差额。根据差额数,计划在五厍地区再合理规划建设一个处置站。通过提升处置能力、完善处置网络,抓紧把湿垃圾高效生化处置全覆盖到所有村,解决好农作物垃圾处置难的问题。
泖港环卫公司员工叶金华负责泖港集镇及工业区的保洁工作,外来车辆将垃圾偷倒在工业区内,给他的工作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他想知道如何有效制止这样的偷倒垃圾行为。
杜劲松说,整治垃圾偷倒是泖港镇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重点。泖港镇始终严管严查垃圾偷倒行为,通过强有力的行动给予偷倒者震慑,对造成恶劣后果的行为坚决查处,决不手软。整治垃圾偷倒,泖港镇以各村居网格化巡逻为重点,蹲点固守为支撑,机动巡查为辅助,建立健全垃圾乱偷倒防控体系。同时,设立了举报奖励机制,市民发现乱偷倒违法行为,可拨打镇城管中队举报电话57861109,经核查属实,相关涉事车辆被成功暂扣至镇城管中队并立案的,给予举报人一次性奖励。
吴燕伟是泖港镇范家村村干部,他反映,由于范家村房屋空置率较高,导致外来人口和外来小作坊增多,村里对于无证经营的家庭小作坊一直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
杜劲松回应,无照无证经营行为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无证家庭小作坊增多的情况,他已在今年初泖港镇大调研征求意见建议过程中实地了解过。排摸情况显示,全镇各村居共有近180个无证无照作坊等,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镇里5个整治组迅速全面开展整治行动,通过上门宣传政策法律、采取行政措施制发责令停业通知书、约谈房东和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取缔地下加工小作坊等,遏制了无证家庭小作坊蔓延的势头。今年春节前,全镇所有无证家庭作坊已停止经营活动。为了防止回潮和反弹,今年元宵节后,泖港镇又联合开展了第二轮整治行动。截至4月底,全镇基本消除了无证家庭作坊非法经营行为。目前,泖港镇巡查和执法监管无证家庭作坊非法经营行为,保持着每周两次的频率,通过持续工作震慑无证无照不法经营者,严密防范这类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对于部分网友提出的涉及农民增收、乡村旅游、涵养林宅基地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杜劲松也一一作了回应。他表示,市民可以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或泖港镇热线电话57861678,反映社区治理中的各类问题。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