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身”入群众找真问题 “师”从群众想真办法

2018-5-31 0:00:00发布56次查看
  东海之滨,又一座科普地标——上海天文馆已见雏形。从地铁16号线滴水湖站出来没走多远,就能抵达施工现场。天文馆主体建筑中那些还没有覆盖上玻璃的钢结构宛如鸟巢,已经勾勒出“太阳、地球、月亮”三体运动的轨道外观。这座建筑面积全球最大的天文馆于2016年开工建设,计划到2021年开馆迎客。
今年是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工程的决胜之年,上海科技馆通过大调研梳理施工中的难点,与其他单位共商解决方案,使得上海天文馆的施工工程不断取得突破。打好上海天文馆建设攻坚战,是上海科技馆大调研的重点之一。在过去短短几个月的大调研中,上海科技馆“身”入群众找真问题、“师”从群众想真办法、“心”系群众求真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凝聚合力推动天文馆建设
当人们看到上海天文馆的设计图时,就已经惊叹于其极具科幻色彩的外形,并对未来的真馆抱有极大的期望。然而,对于工程建设方来说,越是“异形”的建筑,其中蕴含的施工难度和挑战就越大。建设指挥部的同志感叹说:“以前是建筑设计胆子小、施工胆子大,但现在是设计胆子大、施工胆子小。”
另一方面,上海天文馆的施工进程一刻不能放松。按照整体进度计划,从2017年11月确定整体规划设计单位到2018年11月完成整体规划设计,其间只有12个月时间;到2019年10月展示工程进场,其间只有11个月时间;到2020年12月基本完成建设、实现系统联调,其间只有14个月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的上海天文馆建设工程,成为上海科技馆大调研的头号任务。馆党委书记王莲华几度带队,分别与设计、总包和监理单位进行深入交流,为工程“把脉问诊”。通过全面梳理,发现了不少难点。例如,施工现场组织和人员配备需要加强、与外方设计单位及各专业单位沟通效率还需加强、精装修设计方案研究和深化有待加快等。
“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大调研让上海天文馆各建设单位凝聚起强大合力。施工单位上海建工集团、七建集团和机施公司,多次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就地解决问题;设计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派遣部门负责人跟踪项目进展;各施工方充实各类专业管理人员、各工种劳动力、各类施工机械,其中仅机施劳动力就已达100人;大悬挑钢结构是一个上海天文馆关键结构,针对这个庞然大物的卸载方案,上海天文馆聘请业内一流专家进行专题论证和讨论,从而确保安全和质量。
如今,上海天文馆的工地现场一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场面,一座未来国际顶级天文馆模样已经清晰可见。
“大调研,我们是认真的”
推动上海天文馆建设,展现出上海科技馆借助大调研打造上海科普教育核心承载区、科创中心建设重要助推器、卓越全球城市文化新地标的决心。按照注重大调研与日常工作、问需与问计、对标看齐与联系实际、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领导带动与部门联动的“5个结合”,上海科技馆目前已开展大调研112次,调研对象179个,收集问题130余项、建议95条,形成解决措施195条。通过大调研,上海科技馆着力破解“难点”、抚平“痛点”、疏通“堵点”,同时走出去“勤问计”。不少干部职工深有感触地说:“大调研,我们是认真的。”
大调研期间,适逢“五一”黄金周和春游高峰,“排队难”问题突出。民有所需,上海科技馆即知即改,陆续推出网约、网售等措施,以信息化带动服务的人性化和精细化。“让数据多跑路,让观众少跑腿”,大大缩短了观众排队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影院上座率提高了20%。今年春游学生团队同比增长了8.5%,“就餐难”问题凸显,上海科技馆又及时推出临时用餐点等措施,既满足学生就餐的场地需求,又促进了孩子的养成教育,超过7000名学生还享受到个性化定制教育活动,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让公众感受到场馆的温度。(作者:耿挺)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