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区委老干部局关于加强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四平路街道党工委按照“创新组织设置、加强思想引领、发挥独特优势、强化服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在社区先后成立了23支常规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4支功能型党支部,实现了对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学习活动、发挥作用、关心照顾等全面覆盖。
党建在团队中
在“体育惠民”中发挥正能量
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社会体育指导站、上海市全民健身先进社区……近年来,四平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先后荣获120余个市、区奖项,琳琅满目的奖杯述说着全民健身的显著成效。
近期,为响应区委老干部局关于《杨浦区开展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试点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加强离退休干部“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四平路街道在这支团队中,成立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团队中的老党员们找到了“新家”。
在这个“新家”中,家庭健身指导员队伍特别引人注目,成员大多来自各行各业的社区退休干部。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行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社区老年健身运动的开展送去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根据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他们会量身定制运动方案,传授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常见慢性病的运动治疗等。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如何纠正日常锻炼中的认识误区,推广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这一做法受到了老年朋友的欢迎。
通过家庭健身指导员的帮助,老年人不仅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会了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也消除了退休和独居老人的寂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体育运动随时、随处皆可进行,真正把“体育生活化”渗透到每个家庭。
据悉,四平体育健身俱乐部累计招募会员4200余名,各类体育团队75支,现有党员319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立后,按照片区分成五个党员工作小组,社区75支文体活动团队的队长均由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如队长不是党员,则选派一名党员助手,这些团队负责人就发挥“党建联络员”的职能,通过建立“党建联络员”工作制度,把党建工作落实到每一支团队。
四平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将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党建为引领、服务为导向、合作为纽带、联合为方式”,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在社区全民健身服务中进一步发挥正能量。
党建在融合中
在国歌声中传播正能量
——四平环同济服务站党支部与同济科技园党支部共建活动纪实
为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优势,服务杨浦“双创”等工作,四平路街道以金色夕阳志愿者中队环同济服务站为主体,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近日,这个功能型党支部的老党员们与同济科技园的青年党员们一起来到国歌纪念广场,开展《燃亮国歌精神火炬,激发爱国主义活力》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四平路街道金色夕阳志愿者中队环同济服务站站长、党支部书记陈增堂与同济科技园党总支书记徐欢,代表双方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四平路街道金色夕阳志愿者中队环同济服务站的老党员们将秉持“退休不褪色”的理念,紧密对接同济科技园白领青年的需求,进一步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从“老干部微讲堂”、“老干部大调研”、“老干部解烦忧”三个方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同济科技园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园区青年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随后,在国歌展示馆序厅进行了国歌嘹亮纪念仪式。大家在馆方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齐唱国歌,高亢嘹亮的国歌声响彻国歌展示馆,大家用心感受,并用合影留念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陈增堂教授是同济大学退休的心理学教授,也是四平路街道金色夕阳志愿者中队的成员。陈教授从“由国歌联想到的”开始,生动地向青年白领们讲述了国歌产生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听了陈教授的讲述,青年白领们深受教育,感慨地表示,国歌的昨天和今天,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敢前进的爱国精神,每当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和重大的国际赛场听到或唱起国歌的时候,心中感到由衷的自豪。
随后,老少党员们一起参观了国歌纪念馆,再一次感受国歌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精神。
在党组织生活中集聚正能量
近日,今年新成立的抚顺路363弄居民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6号睦邻党小组,就如何加强小区睦邻楼组建设,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作用,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持改革,助力发展》座谈会。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胡开建说:“退休5年了,平时对辖区建设比较关心,小区提出的睦邻家园建设很好,也很温馨,我一定会发挥余热支持居民区的各项工作。”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16号楼居民刘德玉说:“退休后如何在群众中发挥作用,家庭要和睦,四邻要和谐。我觉得娱乐和健康人人都要,我们楼道创建睦邻楼组我积极支持和参与,发挥自己的摄影特长,制作了许多活动照片。”
16号楼组党小组组长丁倩华说:“作为一名党员虽然退休多年,但并不影响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针对楼组脏乱差的现状,我主动联系楼组长,做居民工作,改变楼组脏乱差的面貌,同时成立楼组混编党小组,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创建了睦邻楼组,几年的创建工作,使我们的楼组更温馨,更和睦。”
大家通过组织生活畅所欲言,为彼此加油鼓劲,集聚更多的正能量。会后,干劲十足的16号楼的党员们,相约一起清洁楼道。不一会儿,楼道里更清洁明亮了。
党建在力行中
涓涓细流汇大爱
刘叶臻从企业退休回到社区后,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行列。作为一名社区老干部爱心服务员,刘叶臻陪送老干部们求医、配药,还经常上门看望、走访慰问。他与老干部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凡有大事小事,只要找到他,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刘叶臻的工作方法与时俱进,从“五个一”(即:一介绍,二看望,三慰问,四记录,五送上联系卡)转向“五个必须”(即:一是四种对象必须走访,二是住院老干部必须到医院看望,三是老干部过世必须走访送行,四是老干部学习活动必须参加,五是老干部有困难、有急事来电必须上门帮助解决),刘叶臻还与同济大学离退办共同开展为老服务送餐工作。
作为一名精神文明建设的热心参与者,世博会期间,刘叶臻加入区市民巡访团,成为一名市民巡访员。多年来,他肩负双重任务,既是“啄木鸟”,又是巡访员,对不文明行为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并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提升文明社区的创建水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十几年的志愿者工作,刘叶臻用自己的特长,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助人为乐,服务社区见真情;立足小事,涓涓细流汇大爱。
退而不休话忠诚
姚月华退休前是一名部队医生。多年来,她坚持每周在社区老年活动室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传授养生医护知识,大家亲切地称她“姚医生”。每周二一大早,四平路街道康复咨询室里就挤满了社区居民,大家正排队等候姚医生的“专家门诊”。在姚月华的榜样力量下,社区组织了一支专家医疗保健咨询队,定期开展惠民服务。
作为同济绿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姚月华在“双创”“创全”等活动中,积极配合党工委和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社区独居、高龄和养老院的老人,编织围巾和袜套,用心奏响关爱之曲。姚月华还担任四平路街道民族联的副会长,她经常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巡查清真食品卫生状况等,凝聚民族团结的力量。
2012年,姚月华被全国妇联和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巾帼环境友好使者”称号;2014年,被评为“四平路街道十佳好人”;2017年,被评为“上海市少数民族优秀志愿者”;她的家庭被评为“杨浦区最美家庭”。
退而不休,姚月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网络上的无形榜样
鞍一(3)居民区的张黎娟是区规土局的退休干部,她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建设,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志愿参与社区各项工作。张黎娟熟稔网络操作,她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参与网络宣传工作。她关注“上海基层党建”“上海杨浦”“杨浦双拥”“nice四平”等微信公众号,学习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各种资料,她把展示上海、杨浦发展新成就、新面貌的照片发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了解上海、杨浦的新变化和新成就,在宣传祖国发展成就中弘扬正能量。微信网络上有关党建的各种资料,她篇篇阅读、细细体味、积极点赞,在思考互动中弘扬正能量。她加入鞍一(3)居民区的“晚晴学习小组”微信群,经常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遇到的新鲜事和美好生活体验与大家交流,在与人分享中弘扬正能量。
夕阳无限美,风采映晚霞。张黎娟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微光弘扬正能量
赖云龙是鞍山四村第三小区的居民,也是区民政局的一名退休干部党员,曾经也是四平路街道的一名机关干部。退休后,他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整理楼道、夜间巡逻等,都能看见他的身影。邻里们还清晰地记得前两年盛夏的那场暴雨,雨水从屋顶一直流到了底楼。赖云龙冒雨爬上楼顶,踩着积水查看情况,经过仔细排查,终于发现雨水不能及时排出的原因,并向物业报修。他还独自扫起了积水,毕竟岁月不饶人,五十多岁的他不慎滑倒,摔断了五根肋骨。事后,他没有任何抱怨,在伤愈后仍一如既往地参加志愿者服务。
赖云龙关心爱护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在行动中处处作出表率。居委会来了几名年轻同志,赖云龙经常找他们聊天,传授社区工作经验,鼓励他们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赖云龙,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党员,他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体力行建设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