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办税收证明,市民的吐槽点往往集中在
“办税流程复杂”、“等待时间长”
西班牙飞行员恩里克原来也是这么想的……
↓
外号“大头机长”的春秋航空西班牙飞行员恩里克,最近遇到一件“头大”的事。每年回西班牙休假他都要带上一份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今年时间有点紧,按照往年办理情况估计需一周多时间,这样他就会赶不上回国航班。
无奈之下,他来长宁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碰碰运气。
“真没想到,工作人员说现在办这份证明当天就能拿到。在中国办税这么快,服务这么好,太棒啦!”“大头机长”开心地跷起了大拇指。
办理时间是如何从一周多缩减到了一天内?
在大调研中长宁区税务局
针对民众普遍反映的“吐槽点”展开调研
为审批优化“搭脉”
长宁区税务局局长陈颖表示:
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长宁区税务局整理出30个待优化的涉税审批项目。经统计,其中22个事项的涉税审核办理量占总量的99%以上,办理频次高,花费时间长,是对办税体验影响最大的“痛点”项目。
这22个项目都能够优化吗?
在调研中,长宁区税务局
针对涉税事项确定了以下目标
↓
三个少一点,一个多一点
· 涉税事项流程处理能否简化一点?
· 审核时间能否缩短一点?
· 提交资料能否减少一点?
· 纳税人当场办结事项和“最多跑一次”事项能否多一点?
在22个改革项目中,缩短时间幅度在50%及以上的项目有18项,整体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间和流程压缩比例超过30%。“大头机长”开的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也在压缩审核时间的项目中。
涉税审批做“减法”,营商环境做“加法”。目前14个先行先试项目已经全面启动,“三少一多”优化涉税审批事项的改革举措正式落地。
在办税过程中,另一个难题在于
如何缓解每月的办税“高峰”
↓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办税服务厅工作量的峰值基本取决于企业的涉税业务需求和日常经营习惯。一般来说,每月上中旬是企业纳税申报的高峰期,发票需求不多,可是到了下旬,发票领用量就会猛增。很多企业办税人员总在同一时间扎堆办理同样的业务,难怪会感觉整个月都是高峰,而税务人员却因岗位不同,工作量有峰有谷。
要解决矛盾,就得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
用更短的时间服务更多的纳税人
由此,税务局推出了
↓
“三个打通”工作机制
● 功能打通:把各项涉税服务功能按照工作时间的长短重新梳理、归纳和调配。抄报税、发票认证、金税盘清卡等办理日期比较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事项,被归并到对应日期段里业务量较平稳的其他业务小组,实现峰谷搭配。
● 区域打通:对于那些业务量大、程序复杂、办理时间长的涉税事项,诸如非贸备案、税务注销等,长宁区税务局采取了资源配置策略,跨楼层设置办理专窗,实施专项专办,必要时分段引流。
● 能力打通:通过跨组轮岗和“跨界”学习,让税务干部在申报纳税、发票管理、房交业务和12366服务等各种岗位窗口轮换工作锻炼,实现“一人全能、专兼结合、多岗多能”的目标。
新工作机制实施后
获得了显著的收效
“三个打通”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困扰办税服务厅的“高峰期”问题得到明显改观,通过办税资源的科学统筹和办税人员的合理分流,部分“堵点”业务实现了等候时间和办理时间“双降”。以非贸备案业务为例:
· 平均等候时间从12分钟下降为8分钟。
· 平均办理时间从12分钟下降为不到9分钟。
每月的上中旬仍然是纳税人集中办税的高峰期,但最近的长宁区税务局的办税服务厅已经变得秩序井然,没有了往日大排长龙的景象。
“三少一多”加上“三个打通”
时间提速了,材料变薄了,不用来回跑
长宁区税务局的做法值得参考
希望越来越多的政府单位
能够不断为办事流程提速
让百姓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