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可以同时在一家健身房找到适合自己锻炼的内容,还能够得到科学健身的指导,这样的健身房诞生在杨浦区!近日,杨浦区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正式启用,该健身中心是上海首家能够同时服务老年、中青年、青少年(儿童)以及残障人群的社区健身房,同时也是上海首家全民健身与健康融合的社区型市民健身中心。
全人群精准服务很“走心”
在上海市体育局与杨浦区政府的指导下,杨浦区体育局与殷行街道携手尚体健康科技、乐刻运动打造了上海市首家精准服务全人群、全民健身与健康融合的社区型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打造5-10分钟社区健康生活圈。通过前期对街道各人群结构比例的调研,中心在设计时将2000多平米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除了传统健身房配备的中青年健身区域,还根据青少年与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开设了室外青少年游乐区和老年运动健康促进区,实现“三代同堂齐锻炼”的健身新风尚。
今年刚退休的朱芸阿姨再也不用为健身发愁了,住在杨浦区殷行街道工农四村的她出门走几步路就能在家门口的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锻炼,还能带着一家三代人一起锻炼。“商业的健身房都是小年轻的项目,不适合我,但我刚退休下来总想锻炼锻炼身体,现在小区里的这个健身房专门有老年人区域,我觉得很好!”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不仅解决了朱阿姨健身的“痛点”问题,同时也让运动成为了她的生活方式,“上午到公园走一圈,中午睡一觉,下午来锻炼,一天过得很充实。”
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不仅解决了朱阿姨健身的“痛点”问题,同时也让运动成为了她的生活方式
考虑到残障人群的社区康复需求,中心还专门在一楼开辟了100平米的残疾人健康促进区,引入专业的运动康复设备,配备专业的康复指导人员,鼓励更多残障人士加入运动康复行列。坐在轮椅上的101岁老人陶阿姨自从来到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尝试全身垂直律动机之后,就天天都要来,她的女儿罗阿姨说:“她自己每天都要来,感觉做这个运动很舒服。”
101岁老人陶阿姨在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用全身垂直律动机健身
从原来单一面青年人到如今面向各类人群的市民健身(健康)中心,“走心”的服务进一步激活了市民健身中心的人气。据悉,自5月20日试运营以来,健身中心的会员人数已达1300人,其中老年会员200余人。殷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强表示,殷行街道户籍人口15万,老龄化程度超过40%,其中还包括了一定比例的残障人士,因此通过百姓健身房的升级换代,从中青年人群到全人群覆盖,真正让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场所更贴近于老百姓的需求。
科学健身让老百姓练得“放心”
“阿姨,这个动作有助于锻炼您的颈椎和腰椎,动作越缓效果越好。”在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的健康管理师尉老师的指导下,市民王阿姨通过仪器锻炼了颈椎。这位尉老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持有康复治疗证,目前她负责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一楼的老年人运动区域和残障康复区。“这些锻炼的仪器都是通过科学健身的方式来帮助运动者达到循环促进健康的效果,在运动前我们会先测试,再锻炼,并针对个体体质提出运动建议。”
为了提升社区老年人的健身环境和服务品质,推进社区“健康老龄化”,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将一楼500平米的空间打造成“乐活空间”。乐活空间,是尚体健康科技为老年群体量身打造的运动健康促进平台。从空间设计、器材标准、课程设置和健身指导方面进行变革和升级,从健康的角度出发,通过适当运动和娱乐活动来延缓衰老、充实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健身器材的选择上,乐活空间根据老年人体质特点,配备了量身定制的心肺功能增强、等速肌力训练、微循环促进的专业健身设备,满足老年人的运动与健康需求。中心设有睡眠研究中心,健康服务中心,针对心血管问题、便秘问题、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运动专区,为老年人群提供常见慢病的运动解决方案,据尚体健康科技负责人介绍,这些老年常见慢病运动干预适宜技术,是尚体与同济医院、华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上体伤骨科医院、上海体育学院、四川大学等医疗机构、高校合作进行的课题研究成果转化。
在操课设计方面,推出健身操、交谊舞等时尚健身课程;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养生课程,独家设置预防跌倒、疼痛缓解等专题课程,通过科学健身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生活娱乐和情感交流需求。中心还会定期邀请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医院、华山医院、社区医院等单位的专家,围绕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主题举办知识讲座,传授常见慢性病的症状、运动保健、预防训练等方法,提高社区居民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意识。
社会力量参与发扬“公益心”
梅杰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健身专业,自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试运营以来,他作为2楼青年人群健身区域的驻场教练,工作就是教会市民怎么使用健身器材,身上并没有背负销售健身卡的指标。
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采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市民可通过乐刻运动的app付费成为健身房会员,也可在线预约团操和私教课程。整个过程都由会员自主完成,摒弃了传统健身房的硬性推销,按月支付会员费的灵活方式,则让会员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由于采用了互联网技术管理,大大节约了人力运营成本,中心会员收费将采取公益性+商业性的模式。中青年健身区全天卡每月收费199元(全国300家乐刻门店通用),而白天的公益时间段(周一至周五06:00-16:00,双休日06:00-12:00)和专为老年健身者打造的乐活空间每月收费99元,日均仅3.3元。
除此之外,中心还针对亚健康人群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康复私教课程;在周末、寒暑假开设青少年儿童训练课程,倡导健康生活从娃娃抓起。公益结合商业的运营管理模式能有效盘活场地设施,鼓励居民错峰锻炼。
根据《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结合“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完善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利,使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随着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了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中,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选择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确定,政府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目前,社会力量在全民健身中将会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他们的参与将给市民健身带来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