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15点55分,“12355公益课程之青春期心理健康项目课程”在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多媒体教室开展。此次课程,由12355公益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合伙人律师陈燕老师主讲,主题为“冲动情绪的自我管理”。
在我们传统文化意识中,大家都普遍重视对孩子在学历知识方面的教育投入,即所谓的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方面的引导。这种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智能发展与学业成就,而忽略儿童情绪管理的发展的现状,导致了孩子在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情绪管理与表达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所谓“熊孩子”也不断见诸于媒体。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学习与行为表现,只有当大家发现学生有情绪表达障碍或行为问题时,才会注意到情绪问题,等到这个时候再来做补救性的治疗,显得被动、消极,而且费时又费力。此次关于情绪管理的讲座,社工在与学校沟通后面向的是刚刚步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六年级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课程引导指导青少年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情绪、疏导负面情绪,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
12355的公益讲师陈燕律师是本次课程“冲动情绪的自我管理”的主讲老师。课程开始前,为了引发同学们对于课程的兴趣,陈燕老师在现场给同学们做了自制力的测试,通过20道心理测试题,使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自制力水平进行测试了解。每一位同学运用计分的方式,最后在陈燕老师的解释下了解了自己的自制力水平处于强还是弱,并且在测试中激发了对于情绪管理这个心理学知识的兴趣。在课程主题的分享阶段,陈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情绪的分类、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情绪管理的方法三个内容。
情绪是我们生命中再寻常不过的存在了,甚至我们常常因为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有时,当冲动的情绪从我们的身体中迸发时,我们甚至会被自己吓到,这就是情绪,但我们又该如何定义它呢?陈老师在课程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情绪”这个问题,陈老师说,“情绪是由内、外刺激所引发的一种主观的激动状态。”陈老师提到,我们的情绪常常会被外在的事件所激发,然后经由我们内在的主观体验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的情绪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形态: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随后,陈老师介绍了关于情绪的相关理论,引导同学们从生理、行为和认知三个角度去理解始终伴随我们的“情绪”。
在第二个分享部分,陈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管理情绪的重要性。陈老师分享了我们通常的一个误解,她说“智商并非成功的唯一法宝,情商才是人生致胜的关键。”陈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eq)包括五大要素:(1)自我意识;(2)自我激励;(3)情绪控制;(4)人际沟通;(5)挫折承受能力。对于上述内容,陈老师分享了几个自己工作中的案例,借此说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纵然智商过人,但我们终究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于是我们如果忽略了情绪的管理,便会在人际关系中肆无忌惮,所有人都将对你敬而远之。
在讲座的最后,陈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一些十分简单实用的情绪管理的小方法,当我们在面临困境或是突发应急事件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及时的缓解和调整我们的情绪状态。陈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如何调整好行为目标、改变认知评价方式、养成积极的心理等方式,并且细致的讲述这些方面的应用方式,帮助同学们通过练习,逐步体验、觉察自己情绪的变化。
这次关于情绪管理的讲座,实质上是一堂关于情商的教育、普及课程。在课程后,社工收集了同学们的反馈,发现不少同学在这节课中开启了他们对于自我心理的探索的大门,他们在课程中既学到了关于情绪的知识,又提升了对自我的认知,这是对于他们成长终身有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