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一中心“活教育”思想如何落地生根
2018-5-25 13:19:24发布68次查看
5月22日,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在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举行“让‘活教育’思想在学校落地生根”主题研讨活动,向全市30余所会员学校推广介绍该校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引导下,开展小公民教育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果。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30年创办的名校,也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基地。近20年来,该校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转型的需要,围绕探索与培养“现代小公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以一种更加切合时代需要、更加切合学校发展、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创新。该校“小公民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成果,还荣获了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代表上海参加全国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活动。
在此次教育研讨活动上,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敏带领教师团队3名骨干,就如何通过小公民教育的实践来促使陈鹤琴“活教育”思想落地生根,作了主题报告。记者从主题报告中了解到,该校是围绕“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为核心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三大要素,来全面推进开展小公民教育的。
首先,该校以“活教育”目的论为指导,设计了小公民教育培养目标。“活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而学校小公民教育培养目标的设计,是围绕“活教育”目的论中对于“做现代中国人”这一培养目标的论述,以培养儿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担当为主要目标的。其次,该校以“活教育”课程论为指导,构建了小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教研团队从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出发,结合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行补充创新,研发出了横向贯通的“五指课程+”,以及纵向跨越五个年级的“现代小公民十项素养体验课程”“现代小公民全学科活动”,搭建了一横一纵,融学科知识、道德和价值观教育为一体的“小公民教育”课程框架。此外,该校以“活教育”方法论为指导,构建了小公民教育实施路径。“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学校教研团队围绕学生实践体验和自主的参与,构建了“小公民教育”五条实施路径,即:通过实施让儿童在小公民十项素养课程体验感悟与实践的策略,实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通过“师生联动”的实施策略,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参与评价设计和评价过程的评价策略,实现“主动内化,长效发展”;通过“小公民自治”的辅助策略,实现“实践延伸,自主管理”;通过家长参与课程实施的保障策略,实现“家校共育,资源共享”。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