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徐汇区召开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推进大会,会议指出应围绕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构筑新时代徐汇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势。会上,区商委通报了徐汇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
首先一起来领略一下徐汇商圈的风采吧!
美罗城坐落在商贾云集的徐家汇中心,坐落于国家4a级景区一隅。1998年5月开业以来,一直创新打造“年轻、时尚、潮流、活力”的都市型shopping mall,成为商、旅、文结合的上海风尚地标。
近年来,创新规划打造的五番街、美罗内街、欧风街、罗薇道、艺文廊,逐步将美罗城建成一个立体街区型的购物中心,形成“吃、喝、玩、乐、逛”都市型一站式体验性消费结构。
徐汇衡复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徐家汇三大中央活动区之一,着力将风貌区商业特色区。通过不断布局与调整,风貌区商业正在逐步实现环境上的 “静、雅、柔”与消费上的“慢、夜、特”完美融合。衡复风貌区“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正成为徐汇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一张名片。
衡复风貌区不同于徐家汇的繁华与喧嚣,多了一份历史的沉淀与回忆,更多了一分生活的惬意与精致。
徐家汇艺术商圈春夏季活动是一次塑造商圈整体艺术气息,培育徐家汇商圈品牌活动的有益尝试,是推动商业模式由传统模式向体验式经济转型的有益探索。
五一小长假期间,围绕区委区府关于推动徐汇成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塑造徐家汇成为“国际化的体验式消费购物天堂”,徐家汇商城集团联合上海植物园,开展 “2018上海(国际)花展·花漾徐家汇”主题营销活动。探秘商圈中的花展 | “2018上海国际花展”首次登陆徐家汇
上海植物园三大境外获奖主题特色景观亮相商圈,本次活动合计运用各类历届上海国际花展主题花等花卉布置7000多盆、40000多株、100多个品种,其中上海植物园新优植物花卉达45个品种,吸引大批市民游客争相合影留念。
未来三年
徐汇的商圈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具体怎么做?一起来划重点。
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使徐汇区域“上海购物”品牌的辐射度、美誉度、标识度显著提升,消费者体验度、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力争将徐家汇、徐汇衡复、徐汇滨江等三大中央活动区打造成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和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和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商品销售额突破万亿大关。
01
聚焦三大中央活动区,全力发展核心商业
将徐家汇打造成以文商融合为特色的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世界级商圈;将徐汇衡复精心培育成具有国际消费服务水平的慢生活文化休闲街区,打造一流购物环境;以商业领域新技术的推广地、新模式的示范地、新业态的引领地为目标,实现徐汇滨江实行新消费群体的数字化、社交化、个性化、定制化和体验式的新商业业态布局,推进更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全球首发在西岸”,打造一流购物体验,培育徐汇水岸经济繁荣繁华新商地。
02
凸显产业社区服务配套功能,精心培育特色商业
重点关注漕河泾开发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及上海南站徐汇中城,在这些区域大力推进产城融合、产学研融合、产金融合,凸显并不断优化、完善产业社区的服务配套功能。根据各产业社区实际情况,从“食、住、行、体、教”等方面入手,对各产业社区内企业职员乃至社区百姓的商务和生活需求进行统筹考量。
03
营造有温度重品质的社区生活圈,深耕细作社区商业
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规划引导为依规,以项目落实为抓手,进一步健全集中式与网络式相结合的社区商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基本业态、丰富多元业态、引入创新业态,进一步建构与社区发展特征相融合、与居民生活相适应、与现代商业步伐相一致的社区商业体系,打造有温度、有高度、有亮度的社区商业经济。在业态布局上,以生鲜超市、传统菜市场、便利店、超市、大型超市和社区型购物中心为主体,构建15分钟社区商业便民生活圈。在创新模式上,鼓励“线上平台物流配送 连锁商业”的社区商业模式发展,支持“商业公共服务”的社区生活邻里中心建设,推广智慧微菜场、自助快递柜等“贴身式服务”进社区。
重点任务
1
建设一批新载体
在徐家汇,一是重点推进徐家汇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是集高档商场、商务楼宇、项级酒店、枢纽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超级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预期2023年全部竣工。二是打造已有载体新功能,主要包括太平洋数码二期拆落地项目、港汇广场改造项目、城开yoyo项目(原天钥桥路汇民百货重建)以及六百汇金改造项目等。三是以天桥连廊、天主教堂广场综合项目为基础,提升徐家汇公共空间品质。
在徐汇滨江,重点推进四大商业载体项目建设。一是龙华国际中心商业,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商业定位“艺术、自然、自在生活”,以时尚、文艺、品味、健康、创意为五大商业主题;二是西岸传媒港商业,为大型组团式商业集群,由九个地块商业共同组成,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承载文化传播、科技创新、活动演艺、文旅商业、高端配套等复合型功能;三是东航滨江中心·云锦天地,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业态以航空、创意、艺术、互动为特色,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亲子为一体;四是龙华地区商业综合体,以社区商业配套为主,依托站点经济,融会滨江概念。
2
优化产业环境
梳理整合现有区域旅游住宿资源,积极引导宾馆向高端、精品、特色及国际化方向发展,提升商旅住宿业的整体品质和形象,并合理布局。重点挖掘衡复风貌区高端住宿资源,积极培育一批超五星级奢华酒店或酒店式公寓,力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携手锦江集团,利用其全球采购中心订房智能系统将国内外高端商旅人士客源引入徐汇高品质特色酒店,争取其就地就近消费、体验、购物。
利用徐汇技术资源优势,积极促进阿里与荣威物联网汽车战略合作项目在徐汇落地生根,通过汽车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支撑,在全区各大商业中心和商务区打造智能停车系统,通过新技术来解决停车难问题,改善徐汇的消费购物环境。争取该项目尽快落地并在各大商务商业区域实施应用。
3
聚焦品牌发展
打响徐汇品牌。进一步营造有利发展环境,提供专业的展示舞台,持续推进区域现有商业品牌的升级拓展。推动原创品牌的发展,扶持设计师工作室和设计师品牌。抓住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的机遇,依托区域外资品牌优势,引进培育一批专业贸易平台和知名品牌,对接服务国际知名品牌公司,打造徐汇品牌的全新整体形象。
引进新品牌。聚焦中高端品牌的引进,适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满足多样化中高端消费的需求,引导商业企业积极引进知名商品品牌和品牌零售商,引进全球高端消费产品和品牌,推进新的商业项目与国际知名零售商的合作,以此壮大产业链和大平台的发展,形成区域商业零售的新高地、新标杆。争取每年新引进3至5家国际国内高端商业品牌,新引进1至2家新零售商业合作项目。
4
会商旅文体深度融合
在成功举办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宜家上海科技节、西岸国际音乐节等大型会务的经验和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徐汇滨江、徐汇衡复、徐家汇、漕开发、枫林等产业功能区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峰会或其分会,集聚人气和商脉,打造徐汇国际专业峰会高地。争取每年组织三次以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商业峰会。
牢牢树立徐汇海派文化发源地的中西结合文化品牌形象。明确区域各大功能区的文化定位,引进高品质商业文化活动,鼓励徐汇特色的商业文化原创,营造文化创意氛围,实现区域商业的文化浸润。每年组织三次以上的高品味商业文化活动。
推广徐汇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串联好旅游资源,体现出徐汇旅游的文化深度;开发好旅游路线,为游客消费购物在徐汇提供便利;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的整体宣传推广,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徐汇观光、体验、消费。每年推广二次以上的徐汇旅游大型活动。
营造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徐汇体育秀场。利用徐家汇体育公园整体改造的历史机遇,主动跨前,争取与久事集团形成战略结盟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中超、亚冠、nba季前赛等国内外知名重大赛事及高级别体育展会、培训项目。深化与阿迪达斯等国际体育装备器材商的合作,打造徐汇滨江健身亲水绿肺走廊,定期举办以全民健身为主旨的大型健身竞赛活动。通过这些体育合作及赛事项目吸引人气、客流、关注度,引入资金流及衍生项目,树立健康朝气的徐汇体育品牌形象。
5
深耕社区商业
创新社区商业消费模式。引进创新超市业态,发挥鲶鱼效应,带动社区商业的转型和提升。新设线上线下功能的平价生鲜超市(1000平米左右),增设社区智慧微菜点,继续探索设立便利连锁小净菜社(50--100平米),探索与为老助餐点相结合的具有一定时段性的便民早餐供应示范点。此外,做好园区配套商业,鼓励漕开发等产业园区设立新型品牌集合式“白领食堂”等。上述新业态项目,争取每年新增一家以上。
完善社区商业布局。深入推进宜居、宜商的社(园)区商业布局调整,发挥区属集团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及老字号老品牌的号召力,推动社区商业向品质化、便利化、多元化发展。在城区精细化工作中,积极配合城管、市场局和街道、镇优先拔除对周边环境影响严重的难点,优先考虑民生反映集中区域的商业配套布局,通过规范化、品质化的社区商业网点建设逐步形成业态调整的良性循环。尽快编制并出台区域社区商业规划,争取每个街道(镇)每年实现一条街以上的业态调整。
挖掘经典品牌老字号。鼓励经典品牌老字号进社区、进入百姓生活,复活记忆中的经典形象老味道,倡导匠心精神,提升服务意识,加快创新发展,重振品牌声威,实现经典品牌老字号新生命。通过网上订购、物流配送、品牌推广、“走出去”战略等新的拓展营销手段,实现经典品牌老字号企业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区内区外、国内国际全域发展。每年通过商业政策扶持经典品牌老字号企业4家以上。
来源:区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