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众朋友们上午好!这里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欢迎您收听“政风行风热线”。今天走进我们“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的嘉宾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市征信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邵志清。邵主任,您好!
邵主任:您好!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您到我们热线节目中来。市经济信息化委作为上海推进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门,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能否请您具体谈一谈?
邵主任:去年以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持续推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在政府效能建设方面,立足于建立一个持续改进和有效监督的制度。
一是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取消“软件产品登记的核报”、“软件企业认定的审核”、“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审批”等4项行政审批。目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行政许可数量已减少到14项,主要集中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涉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等领域。
二是推进一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根据本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对与市经济信息化委职能或业务相关事项进行改革,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监管。去年调整了“对成品油零售经营的许可”“对农药生产企业核准的初审”、“对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审批”、“对供电营业区设立、变更的许可”等4项改为工商登记后置审批。同时以“互联网+政务”思维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入网上电子政务大厅工作,实现网上办理,进一步方便行政审批相对人办理行政审批业务。
三是清理一批抽查和水平评价事项。开展“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水平评价事项”、“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意见作为前置条件的各类事项”以及“2010年以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中涉及投资项目和建设工程增设管理内容等事项”的清理工作,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共清理出实施的水平评价事项9项,保留8项;4项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意见作为申请材料的事项,取消其中1项。
四是制定发布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清单。实施目录清单管理,体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的要求,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分为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检查、行政备案、行政征用、行政奖励、行政指导、行政规划、行政决策、行政复议和其他权力共13类,编制了相对应的行政权力清单,并在门户网站公开。同时,推动行政权力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建设,对行政审批事项逐一编制办事指南,规范审批流程,建立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动态清理机制。
五是开展政府效能年度评估工作。建立政府效能持续改进机制,去年以来,在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机关工作质量、政府数据共享互通、信用平台利用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主持人:邵主任,您好。市信用平台归集的信用信息中,您能给我们举一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比较重要的信息事项吗?
邵主任:比如市公安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信息、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信息;市公积金中心单位不缴或少缴公积金信息;市食药监局食品药品严重违法行为生产经营者与相关责任人员黑名单;市高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贪污贿赂罪信息;公共事业单位水、电、燃气、通信欠费信息,地铁、铁路逃票信息等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主持人:邵主任,您好。请问如果欠缴水电燃气费,是不是会影响到个人信用?
邵主任:水电燃气三家公司对欠费行为有一定的标准认定,符合条件才录入标准。一种是超过缴费截止日期,二次(含)以上有效催缴无效;居民累计欠费满500元(含)以上或累计欠费满三次(或)以上;非居民累计欠费满1000元(含)以上或累计欠费满三次(含)以上,则录入市信用平台。另一种是经过法院判决居民或非居民用户存在欠费行为的,则录入市信用平台。这里有两个特殊规定,1、居民或非居民用户对累计欠费金额或欠费次数存在异议且可以提供合法有效证据证明的,欠费信息不录入市信用平台;2、二次有效催缴行为时间间隔应当不少于一个月。
主持人:邵主任,您好。请问水电燃气欠费中三家公司所提到的有效催缴是什么意思?怎么定义的?
邵主任:水电燃气三家公司认为,只要符合以下任意条件的存缴行为,均视为有效催缴:1、能够提供用户签字或盖章的催缴通知书;2能够提供相关第三人签字的催缴通知书;3能够提供张贴或递交催缴通知书的照片,且照片能反映用户用水、电、燃气的场所特征和时间特征;4、能够提供邮局提供的催缴通知书挂号信、ems投递凭据。
主持人:邵主任,您好。请问目前有哪些方式可以查询信用报告?
邵主任:市信用平台设立在华山路1358号,法人和自然人可以携带相关材料前往查询,去年我们在松江、青浦、普陀、崇明这几个偏远区县设立了服务窗口,方便这些区县的居民查询。同时,上海诚信网、手机app、市民信箱、电子银行、支付宝、微信、法人一证通等线上渠道也能查询信用报告。
主持人:(智慧城市)对于一个普通上海市民来说,“智慧城市”究竟能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呢?
邵主任:公众需求是引导智慧城市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风向标之一。因此上海将“便民、惠民、利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食住行教”等领域智能化服务为切入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全体市民共享。
比如说医疗健康方面,上海建设了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完成市级平台、医联平台、市公卫平台和17个区县平台的建设和互联互通,建立了3000多万份动态采集和维护的健康档案,在部分区域实现了区域医学影像、区域心电会诊以及区域临床检验。
食品安全方面,上海建立了综合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12231”,实现全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办结的平均时间从30天缩减到19天;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将11种影响食品安全情形的企业列入本市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企业及有关责任人“黑名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推进了覆盖在屠宰、加工、批发、配送、零售、团购等食用农产品流通主要环节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初步覆盖了老百姓日常消费的主要食用农产品。
教育培训方面,上海建设了“上海学习网”,已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领域;面向中小学生推广电子书包试点,开通“家校互动”平台,加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有效互动;打造上海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为在校师生提供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
交通出行方面,上海建设了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高架情报板、网站、车载导航、声讯热线、手机app、和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道路通行状况等动态交通信息服务;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已建成284条etc车道,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用户数达到45万;此外,停车诱导系统、停车移动式“咪表”、公交电子站牌等应用进一步拓展,其中电子站牌和公交app覆盖950余条线路1.4万辆公交车实时到站信息。此外,市民问诊式气象台、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等面向不同需求的智能化服务不断推广,为市民生活便捷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持人:(信息安全)最近几年网上曝出很多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我在平时也收到很多广告信息,内容也很精准,不知道在什么渠道泄露了自己的信息。我想请问政府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有哪些举措?
邵主任:现在,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各方关注的焦点,我本人有时候也会接到一些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垃圾短信、电话。应该说,个人信息保护是当前市民普遍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努力化解的一个难题。从政府角度来讲,首先,立法是个重要环节。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涉及面比较广,国内外都在探索,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做了原则上规定,电信、快递等行业立法也都加强了保护个人信息。针对当前上海的实际需求,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和推进公共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系统运营单位责任和义务,落实管理和技术措施。其次,要健全和完善技术保障措施。经信委这几年在安全检查、公共信息系统测评等工作环节,始终加强涉及个人信息处理的信息系统运营单位的监管,要求其加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内控措施,采取保障用户相关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另外,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也很重要。上海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举行信息安全活动周,开展社区宣讲活动,编印宣传信息安全的手册,来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大家可以关注这些内容,增强应用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