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新村街道老年协会丰富文化生活 增进邻里感情
2018-5-24 9:38:29发布73次查看
图片说明:长白新村街道121弄居委会合唱队演唱《打靶归来》。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近日,长白新村街道老年协会开展的一场红歌友谊赛上,会员们高唱一曲曲经典红歌,共同回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峥嵘岁月里的金色记忆,致敬那个时代,致敬那个时代的人们。
演出还未开始,走廊上一支支身着统一服装的队伍正在加紧排练,从乐器演奏者到指挥再到演唱者,全部由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银发族”担任。队友们多为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老邻居,退休后,因为相同的爱好,相似的青春记忆聚到了一起,唱红歌成为他们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尽管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说到唱歌,他们的精气神丝毫不比年轻人差。“待会儿上场我们这么站,唱到第二段我们设计一个动作,一定要整齐。”临上场,大楼居委会组成的参赛队伍依然在精益求精地追求表演质量,“上台要微笑,不要紧张,不要忘词。”上场前指挥发出最后指令。
“这几天,做梦都是‘茉莉花’的旋律。”松延居委会参赛队的李阿姨告诉记者,为了当天的比赛,他们已准备多日,从确定演唱曲目到选择表演服装,他们都花了不少功夫。“本来是大家有空了聚在一起瞎唱唱,但既然有了比赛,我们就要认真对待,争取拿个第一名,展示一下我们小区老年人的风采。”
唱红歌,追忆往昔
演出间隙,记者采访了演出结束刚下场的潘阿姨。“我们唱得还可以吧,哎呀有点紧张开头抢拍了。”对于这场演出,潘阿姨与同伴们有些意犹未尽。
潘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对音乐最深刻的记忆基本都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他们正值青春,是音乐细胞最为敏感和音乐记忆最为强大的时候,那个时代的音乐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我们的音乐记忆就是人生记忆,我从工厂一线退休很多年了,现在有时候听到‘团结就是力量’立马就能想起当年在生产线上热火朝天忙碌的场景。”说话间,潘阿姨指着旁边一位“爷叔”说道:“那是老李,年轻的时候在我们车间唱‘战士打靶把营归’,到现在每每唱起这首歌,他还得意着。”
唱红歌成为潘阿姨这代人对逝去青春的一种回忆,寄情于红歌合唱如同他们的青春重现。潘阿姨说,参加合唱这种集体活动也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退休了没事干啊,我们就唱歌,唱着唱着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好了,我今年70多岁了,你听我说话还是大嗓门,中气跟年轻时候一样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红歌”
红歌会现场,有不少被爷爷奶奶带到现场的学龄前儿童,令记者惊讶的是,这些或许还不理解歌词含义的小朋友们竟也能跟着旋律轻轻吟唱。长白新村街道老年协会在成为街道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阵地同时,也在无形间对下一代进行着红歌启蒙。
街道80后工作人员小张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如果要说红歌,听的最多的是《大中国》《爱我中华》这类歌曲,虽然与老一辈人的红歌“曲风”迥异,但无论是哪个年代的红歌,总能在一代人中间经久不衰地“红”下去,因为红歌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心灵需求和期盼。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社区开展文化需求调研时,发现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文化需求多种多样,文化选择也丰富多彩,但对于唱红歌,大家都有强烈共鸣。今后街道将搭建平台,多举办此类传唱活动,形成一个理念交汇、情感共鸣的社会交往空间,用文化的方式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