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三座教堂

2018-5-23 16:11:52发布89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提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建筑,就不能不提起当年名震上海滩的匈牙利建筑设计大师邬达克。1918年,经历颠沛流离的邬达克来到上海,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上海传奇”。在此后的近30年间,他主持设计了100多幢风格迥异的建筑,其中25个项目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武康大楼、市三女中等早已蜚声中外。它们已成了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老上海”“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公共建筑、民用住宅外,邬达克还设计建造了少量的宗教建筑,虽然这在其作品中占比不高,却颇具特色。据不完全统计,邬达克一生共设计了教堂项目8个,其中在国外有3个,国内的哈尔滨和青岛各1个,另外3个则在上海,分别是慕尔堂(今位于人民广场的基督教沐恩堂)、息焉公墓教堂(今位于长宁可乐路的天主教息焉堂)、新福音教堂(原址位于今华山路延安西路口,现已拆除)。
  沐恩堂位于今西藏中路316号,前身是美国教会监理公会设的监理会堂,建于1887年。后为纪念信徒慕尔的襄助,监理会堂改名为慕尔堂。从1926年起,邬达克便开始为其设计建造新堂,1931年建成。新堂为美国流行的学院式哥特建筑,砖木结构,包括大堂及钟楼、四层楼附屋等。中部为大礼堂,可容纳上千人。大堂的圆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都用錾假石饰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慕尔堂被日军占领,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座椅大多被破坏。1958年,慕尔堂成为黄浦区联合礼拜场所,改名“沐恩堂”。1979年9月2日,沐恩堂恢复礼拜,是上海恢复宗教活动最早的基督教堂。1991年,沐恩堂成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修缮后于2010年重新向公众开放。
  与沐恩堂相比,邬达克的另一个杰作息焉堂堪称“静谧而惊艳”,它坐落于今长宁区新泾港西岸的可乐路1号。从哈密路一转弯,便可看见一座高高的方形钟楼和翡翠色的圆形穹顶,高耸的窗在主楼上划出两道优雅的弧线,这种中世纪拜占庭建筑风格,似乎只有在遥远的土耳其才能见到。
  息焉堂原为息焉公墓的一部分。公墓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与天主教会著名人士何理忠、彰显庭等发起筹建的,1925年竣工,占地75亩,用以安葬家人和其他教徒。邬达克从1929年开始为公墓设计建造教堂,于1931年建成。由于考虑到教堂特殊的用途,所以他并没有发挥擅长的装饰艺术派风格,而是完全沿用了拜占庭建筑的大气沉稳,使得整座教堂处处透露着神圣的感觉。如其外墙为鱼鳞状纹饰,颇具特色,在上海也不多见。尖顶拱形木门为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圆形屋顶呈曲波形,顶高10米,面覆铜质板材。大堂开阔,四角有4根束柱,四周有围墙,形态十分精美。2008年3月5日,天主教息焉堂举行盛大的复堂庆典,正式向公众开放,恢复宗教活动。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金鲁贤参加了复堂典礼并主持了复堂弥撒,700余名中外天主教信徒参加了此仪式。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