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代表记事:希望有更多项目和资源与基层共享
2018-5-22 11:11:40发布60次查看
代表记事
推动更多资源下沉——提高工会组织吸引力诸闵
松江区泖港镇总工会主席来自松江区泖港镇总工会的诸闵,可以算是工会中的一个“新人”,来到泖港镇总工会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今年的上海工会十四大更是他第一次参加工代会,这让诸闵感到自豪与激动,更感受到身上的重担与责任。
“我们泖港镇地处黄浦江边,属于浦南地区,是区里绿色发展的实践区。”诸闵介绍,正是基于泖港镇建设生态宜居区域的目标,泖港镇总工会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生产制造型企业不多,因此产业工人不多,大约有一万多名职工。另一方面则是污染企业关停并转较多,“基于我们的现状,对于我们工会组织来说,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等方面就是我们的主要工作。”由于环保要求较高,泖港镇去年一年关停并转了不少企业,为此,泖港镇总工会与劳动、人社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此过程中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考虑到职工招工与用工方面的矛盾,泖港镇总工会也做好职工的后盾,于去年开展了多场针对职工再就业的技能培训班,让职工在企业关停并转的冲击下能够顺利找到新工作。
这次参加工代会,诸闵最关注的自然也是职工权益维护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诸闵坦言,随着群团改革和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的进程,工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已经趋于完善,但是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项目和资源与基层共享,向基层倾斜,弥补所在镇本身社会资源不足的劣势,提高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反馈职工声音——关注多样需求戴轶青
长宁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会主席2008年就当选企业工会主席,今年是戴轶青在工会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他第二次作为代表参加工代会。如今,作为代表的戴轶青多了一个身份———长宁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让他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反馈来自基层的声音。“过去我们区每个月都有主席办公会和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沙龙,这样的形式给了我们基层工会工作者互相交流的机会。但是参加工代会给了我一个更高的平台,也加深了我自己对工会工作的理解。”从“业”十年,戴轶青最能感受到的,是工会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是职工说了算。深知这一点的戴轶青,每年都会开展职工满意度调查,以此作为今后工会工作的指引。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戴轶青能感受到,工会的存在感在变强,职工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我们企业这些年开展了很多场亲子活动,职工社团也成立了很多,这些活动很多都是由职工自己设立的。”戴轶青坦言,企业工会的活动让职工受益,也激发了职工的热情,最终形成了职工与工会共同成长的良好生态。
今年工代会上,戴轶青最关注的话题是工会如何满足职工多样性的需求,“近年来职工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得益于工会资源的下沉,让职工总体满意度比较高。比如说‘公益乐学’等活动在我们企业职工中的人气就很高。我希望工会能够加大这类服务的力度,让更多的职工受益。”
关注政策落地——让产业工人受益占新军
伟创力上海金属件有限公司助理生产经理占新军原是伟创力上海金属件有限公司喷涂班的一名普工。2003年刚进公司那会儿,做普工每天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而每月工资也只有750元。凭着一股“没人愿意干我来干”、“没人坚持得下来我坚持下来”的勤奋劲头,以及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抱怨的积极态度,占新军从一名普工一路晋升到管理岗位,成了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佼佼者。正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工代会的占新军觉得肩负的责任和担子并不轻。
或许是职业习惯,在准备参会之前,占新军就特别留意身边工人兄弟的想法:“我们是制造型企业,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前段时间,媒体大力宣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我们的职工都很兴奋,他们本身有积极进取的个人要求,政府也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支持产业工人,但真正中间如何衔接,如何让好的政策落实到个人身上,很多人还不了解。”占新军认为,工代会是一个有效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他得以知晓新政落地衔接的具体操作,让更多产业工人受益。
占新军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打算在第一时间将工代会报告传递给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兄弟姐妹们。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