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邢蓓琳)上海市容环境卫生状况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开展至今,静安寺街道先后18次将“第一名”收入囊中。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静安区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这完全得益于街道始终坚持社区治理不留空白、不留盲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处处以“绣花”精神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品质。
记者了解到,静安寺街道将今年确定为改革创新元年,着力推动以“全街区覆盖、全过程联动、全方位考核”和“社会化参与、智能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法治化监管”为特色的十项深化改革创新系列专项工作,为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门责自管 扫好各家“门前雪”
乌鲁木齐中路(华山路—长乐路)临近华山医院、华东医院,人流车流十分密集。曾经,交通拥堵、黑车多、沿街店铺跨门设摊、路面脏乱等是周边居民反映强烈的市容环境顽症。街道也多次花大力气进行集中整治,却苦于反复整治反复回潮。自从推行商家单位自律自管后,这里终于恢复了整洁。据街道介绍,推行门责自管重在落实店铺经营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升,虽然看上去是给商家戴上“紧箍咒”,其实就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共治的一种有效方法。去年,街道在“商家联盟”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全部商户进行全覆盖排摸,将各商家的门责自管责任人、自管范围和内容等信息悉数录入数据库。同时开展星级评定,督促商家履行门责,更加积极地参与门责管理。
从今年开始,街道进一步深化门责管理创新改革,采用诚信管理工作法,运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开展社会监督评议,形成精细化、精致化的门责管理模式,更大力度地推行商家单位自律。目前,街道已经在部分商家门前安装了门责自管二维码标签。扫描二维码后,市民不仅可以了解店名、地址、门责自管的具体范围等基本信息,还可以详细了解门责店铺应当履行的责任要求,如保持门前责任区内清洁卫生,无乱搭建、乱张贴、乱涂写等,这既是对店铺的自律约束,也是市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的新方式。
24小时无休 解决居民急难愁
全天24小时待命,帮助居民解决急难险愁以及水电煤等应急事项,还不收取费用,能做到吗?静安寺街道正在做这样的尝试。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到服务居民全覆盖、零死角,静安寺街道创新推出创新“4+2+特色服务”为民解忧化愁应急体系,将专业维修力量引入网格中心指挥平台。在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居住小区保洁、保安、保绿、维修、车辆管理和综合管理等“4+2”基础服务范围的基础上,街道专门成立一支24小时全天候待命的应急维修“小管家”服务队,由各居民区物业服务人员、街镇房屋管理机构人员及应急服务人员组成,以维补工作为载体,主动对接物业服务的短板,弥补物业服务的不足,提供“保姆”式特色服务,提高居民对物业管理的满意度。
与此同时,街道还针对市容、绿化多个部门单打独斗容易产生管理缝隙,出现推诿、扯皮等问题,实行“立体化保洁”工作法,将绿化、保洁等多支市容管理力量统筹管理,形成一支综合队伍,将工作覆盖面从马路路面一直延展到人行道、围墙等,并提高工作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标准。“不坐办公室,走进居民区”也早已经成为街道网格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截至去年年底,网格中心已经解决案件8700余件,处理率高达98%,位列全市第一。
37个“微网格” 人人都是管理员
在社区治理中,各种隐藏的小问题是最难被发现的。在静安寺街道,由党员带头参与的社区治理“微网格”成为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因为在这里,“人人都是发现者,人人都是管理员”。
现在,静安寺街道已经建立起“1+11+37”三级全覆盖网格工作架构,整个街道辖区为一个总网格,11个居民区为二级网格。在社区党建引领下,街道还创新地将辖区内11个居民区的32个党支部对应设立了32个微网格,又在商务楼宇集中的5个纯商务区党组织对应设立了5个楼宇微网格。“在37个微网格中,各类党组织打破隶属关系,在微网格平台上共同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激发了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意识,并通过认领项目、志愿公益等形式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提升了社区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水平。”静安寺街道党工委书记叶智坚表示,将静安寺街道建设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街道,是街道深入推进网格化党建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双网并行”融合联动的重要出发点。
参与“微网格”的人担任三大角色:一是政治引航员,区域内的党员主动承担宣传党的理念、落实党建要求、和谐党群关系;二是邻里守望者,做好邻里关系、楼道(楼宇)环境、弱势群体等的守望者;三是社区啄木鸟,做精神文明、市容环境、安全隐患、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啄木鸟,及时反馈上报相关问题和建议。37个“微网格”的街道党员志愿者都认领了服务社区的“微事项”,“发现、制止、上报、反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