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功能品质如何?养老事业发展是否完善?这些都是杨浦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重点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这两项工作的情况报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魏伟明、副主任麦碧莲、盛俊杰、王莉静、顾毓静、吴晓童及委员共4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王莉静主持。
滨江建设情况如何?
杨浦大桥以西至秦皇岛路码头的沿江约2.8公里岸线已实现贯通,区政府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要求,打造工业遗存博览带、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和原生景观体验区域,实现了“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成为了杨浦的一大亮点,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按计划2018年底还将贯通宁国路至定海桥的沿江2.7公里岸线。会议对此给予肯定。
还有哪些方面有待完善?
(一)
滨江贯通段文化、历史、旅游等功能有待提升,“还江于民”工作还不彻底。沿江一些承载着上海百年工业文明的老厂房,还需要修旧如旧,植入更多文化创意元素,可建设开发成供市民参观、学习、休息的滨江功能性公共场所。上海船厂燃油码头等还在使用,有待搬迁,需要与有关单位协调推进。
(二)
在建滨江段工程规划和建设有待优化。正在施工的宁国路至定海桥沿江2.7公里岸线规划不够细化、优化,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资金安全需进一步关注,协调配合和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
滨江建设公建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建设和管理还不到位。居民们普遍反映滨江沿线配套设施不足,休息场所不多。步道、骑行道等设施日常管理养护不及时,滨江绿化不多,没有树荫遮阳,灯光设计不突出,滨江夜景不够亮丽,沿岸的江面保洁也要进一步改进等。
会议要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提升滨江功能和品质,推动区域整体发展。要借鉴已建成滨江段的成功经验,提升在建滨江段工程建设水平。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贯通段公建配套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养老事业发展情况如何?
会议认为,区政府重视养老事业发展工作,以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目标,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推进“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构建养老事业保障体系、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探索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加强医养结合探索、营造敬老孝老社会氛围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杨浦“十三五”养老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少数单位应对深度老龄化的紧迫性不足,推进老龄工作的合力有待加强。对养老政策、项目的宣传、推介不够有效,市民知晓率不高。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多样化、便利化的期望尚有距离。
(二)医养结合融合发展有待加强。
现有政策扶持力度相对不足,致使部分中小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普遍缺少内设医疗机构。目前养老医疗护理服务在定期诊疗护理服务和用药类别方面受限多、作用小。长护险试点目前受益面还比较小。
(三)社会资本开办养老机构困难较多
开办养老机构项目审批流程繁琐、周期较长,民办非企业养老机构的相关限制性规定,工商登记的盈利性养老机构又缺乏相应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四)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我区养老服务人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中小规模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等的照护人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整体素养不高、专业技能不强,人员队伍不稳定、来源比较缺乏等问题。
在专题询问环节,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代表,围绕长护险推进落实、加强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合理规划为老服务中心布局、细化养老院建设和养老服务标准、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广泛动员社会化参与、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询问和建议。
会议要求区政府在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保健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做好工作,不断推动我区养老事业发展。
会议对本区养老事业发展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结果为“满意”。
魏伟明在讲话中指出,滨江功能提升和养老事业发展工作是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希望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从满足杨浦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出发,认真研究并办理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代表们提出的建议。要按照新标准、新要求,不断提升滨江功能品质和我区养老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会议还审议了代表资格和人事任免事项,以及《杨浦区街道人大工委年度述职评议办法(试行)(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