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7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敏浩率普陀区党政代表团赴贵州省遵义市学习考察。期间,代表团深入本区重点对口帮扶地区,实地了解对口帮扶项目推进情况,召开座谈会,并举行捐赠签约仪式。遵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祖彬会见代表团一行。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李松海等参加考察。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吴刚平,上海市援黔干部联络组领队、普陀区副区长、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忠兴,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王珏,遵义市副市长廖海泉陪同考察。
自2013年以来,本区全力开展对口支援遵义境内习水、桐梓、赤水三县市的帮扶工作。多年来,本区向对口帮扶三县市共投入资金近1.8亿元,共落实帮扶项目134个,通过助推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助力社会事业、引进优质企业、拓宽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举措,有力推动了赤水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突破,赤水市成为贵州省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也为桐梓县、习水县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15日上午,代表团一行首先来到桐梓县,察看本区2017年援建的杉坪花卉种植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情况。周敏浩一行查看了基地各类花卉种植培育情况,了解杉坪村整村脱贫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0万元,建设生态农业园智能温室大棚2000㎡,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随后,周敏浩一行还看望了杉坪村钟家山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向贫困群众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鼓励他们通过政府的帮助和自身努力,过上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
15日下午,代表团一行抵达赤水市,并于第二天上午,考察了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农旅一体化项目、复兴镇凯旋村张家湾石斛产业园。据复兴镇镇长介绍,援建项目包括石斛产业园建设、凯旋村旅游小镇广场建设等5个项目,全面建成后,全镇每年可收益55万元。周敏浩一行参观了石斛产业园,园内栽种石斛3011亩,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周敏浩充分肯定产业园建设成果,并希望项目能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16日下午,代表团一行来到习水县,并首先前往黔道食品中央厨房考察。周敏浩等参观了中央厨房的食品加工流程,详细询问产品销量产值以及项目帮助当地就业等情况。黔道食品中央厨房是上海市产业扶贫项目,2015年以来,上海市、普陀区累计投入援建资金750万元,用于习水麻羊保种育种、中央厨房羊肉加工等项目。周敏浩肯定了习水麻羊“生产资料+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电商”的运行模式,并希望该项目进一步细化食品制作安全标准,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助力扶贫工作。现场还举行了企业帮扶资金揭牌仪式,新城控股集团、黔道食品中央厨房负责人共同为习水麻羊检测与质量控制中心揭牌。随后,代表团走进桑木镇土河村,详细了解当地脱贫工作及结对扶贫项目情况,并走访土河小学,查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援建项目落实情况。
考察期间,普陀区分别与桐梓县、赤水市和习水县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
周敏浩表示,此次代表团赴遵义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对口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看望慰问援黔干部,并推动落实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促进合作交流。对普陀而言,对口支援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与结对地区加强合作交流、优势互补、携手共赢的有效载体。当前,普陀区按照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打响“四大品牌”的要求,正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强高标准管理,加快区域转型发展。遵义市习水县、桐梓县、赤水市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就,值得本区认真学习借鉴。本区将按照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帮扶工作“民生为本、教育为先、产业为重、人才为要”的方针,按照“当地所需,普陀所能”的工作原则,不断加深与三地的对口支援、合作交流工作,进一步拓展协作和互通,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对口支援任务。
联席会上,周艳介绍了普陀区近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李松海代表普陀区政府向桐梓县人民政府、赤水市人民政府、习水县人民政府分别捐赠帮扶资金。区卫计委与桐梓县卫计委、赤水市卫生局、习水县卫计委分别签订帮扶结对协议;区教育局与桐梓县教育局、赤水市教育局、习水县教育局分别签订帮扶结对协议。新城控股集团向桐梓县人民政府、赤水市人民政府、习水县人民政府分别捐赠帮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