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发扬"店小二"精神做好涉外企业服务工作
2018-5-18 15:28:13发布67次查看
据虹口区消息:从200名员工到2000名员工,从偶然将注册地选址虹口到特意在本区注册免税商店,上海市外国机构服务公司(以下简称“上外服”)在虹口经历了飞速发展的24年。不同于一般的涉外企业,上外服主要向外国驻沪领事机构、新闻机构提供与中方员工相关的人力资源服务。由于服务对象特殊、主营业务要求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复杂的劳动用工关系、纷繁的税务办理等事宜产生或多或少的烦恼。作为本市唯一一家指定面向外国机构的涉外服务机构,区职能部门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更为人性化的“店小二”精神。
涉外劳动争议现“法外情”
由于外国机构在华不具备法律上的主体资格,不能直接与中国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中方员工若与外国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发生劳动纠纷,中国的法律法规不会追责该外国机构,而是会将矛头直接指向用人单位上外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中方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上外服会因此而参与到员工与外国机构的劳动纠纷事务处理之中。在一起案件中,不满外国机构的合同解除而情绪激动的员工直接将上外服告到了劳动仲裁院。上外服在应对中,不仅需要梳理员工的个人行为,教育员工遵纪守法,还要出庭应诉,对员工的行为作一个分析判断。最后,上外服发现该员工在外国机构工作期间存在违纪及不恪尽职守的情况,区仲裁院的裁决也印证了该名员工的违纪行为,但员工坚持上诉。区人民法院受理该起案件后,了解到上外服和员工之间特殊的劳动用工关系,并没有因为员工存在明显的违纪行为急于给出判决结果,而是向原告和被告方仔细了解情况、核实判案依据,积极争取庭外调解。每次开庭或提交资料,相关领事机构官员均要求列席旁听,法院都严格按照相关外事规定予以接待,做到有礼有节,客观公正地判案。公司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区仲裁院还是法院,在近年的办案过程中,上外服都感受到了法律面前铁面无私,法外之情融洽温暖。尤其对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对用人单位公正客观性的把握方面,上外服对于虹口区的服务倍感安心。
大调研主动升级服务能级
随着驻沪外国机构数量的不断增长,上外服的员工数量也从1994年最初的200人,增长至现今的近2000人。2000名员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收缴以及年底的12万以上收入申报工作体量相当大。此外税务政策更新快,企业的财务部门没能及时跟进,很有可能在之后的企业办税工作中事倍功半。比如,网上申报表格时有变化,财务人员经常在网上填完表格后,又被柜台工作人员告知格式有误,需要另外填写。随时随地能与区税务局保持紧密联系,即时了解最新的税务政策是上外服财务人员的需求。
区税务局在今年年初对上外服进行调研后,提升了各个企业对口专管员的服务能级,如今,企业财务部门可以即时通过服务热线,了解最新的税务政策和业务办理内容。不仅如此,区税务局从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一网通”办税服务,也让上外服的财务人员欣喜不已,98%的涉税业务都能网上办理,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办税效率。
虹口区投促办“牵线搭桥”解烦忧
虽然24年前上外服将注册地选在虹口纯属偶然,但区政府对上外服全方位的关心让上外服认定了虹口区政府就是自己的“娘家人”。1997年公司拓展新业务后,毫不犹豫地将上海使领馆人员免税商店也注册在了虹口。公司负责人说,区投促办成立后,更加验证了注册在虹口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多年来,投促办始终保持与上外服的密切联络,尽心为企业协调区内各方事务,协助解决难题。
由于上外服既有上海外事办赋予的外事服务职能,又拓展了一定的市场服务行为,很多不了解公司特殊性质的区职能部门在最初与企业的接触中会产生摩擦。每到此时,区投促办就会不厌其烦地为上外服与其他职能部门“牵线搭桥”,这让企业省去了一大笔沟通成本,能够更专注于主营业务。
因为有了良好的对接服务机制,上外服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热忱、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为驻沪领事官员、新闻记者、国际友人提供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极大便利,有力地保障了各外国机构在沪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