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小学结合校情开展行动研究
2018-5-18 11:13:49发布58次查看
浦东学校的课堂,如今成为培育学生“沟通与合作”素养的“阵地”
学校是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素养的主阵地之一。记者从中国教育创新峰会“沟通与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获悉,浦东的多所小学已着力开展相关的行动研究。无论是课堂、综合活动,还是期末评价,都成为培育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阵地”。
鼓励对话懂倾听善沟通
“在我们学校,学生‘沟通与合作’素养的培养是从课堂对话开始的。”浦东南路小学校长赵雪华介绍,该校开展“对话理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已有7年。围绕让学生“会倾听、能理解、善表达”这一总目标,学校分年级设立了子目标。如围绕“会倾听”,低年级要求“注目倾听,不打断他人发言”;中年级要求“专注倾听,边听边想,能思辨”;高年级要求遇到不同意见能耐心听对方讲完,再委婉提出不同意见,能在倾听过程中逐步形成或完善自己的看法。
浦东南路小学鼓励学生与文本、与老师对话、与自我对话。与文本对话,学生经历了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与老师对话,学生学会了倾听和沟通;与自我对话,学生则学会了自省。渐渐地,师生间构建起了互信、互爱、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懂倾听、善沟通、乐合作了,学生间互相交流时既能欣赏和赞美对方,也能婉转指出同伴的不足。
多彩活动体验合作乐趣
浦东新区唐镇小学以综合活动为实践切入点,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素养。
校长卫月芳介绍,该校周边有一个由社会力量举办的马会,会不定期邀请学生免费体验马术活动。活动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各自分工,从不同途径搜集马的种类和特点、马的生活习性等信息,合作讨论并制订现场活动的“学习任务单”。活动中,孩子们一起听工作人员讲解马的基本知识,观赏专业的马术表演,并戴上头盔体验马术课程。活动后,学生则互相交流收获。有学生在活动体会中这样写道:“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和体验马术非常有趣,比一个人玩有意思多了。”“正是这样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沟通与合作的平台。”卫月芳说,除了开拓视野、学习知识,学生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期末评价一起玩合作学
在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学生“合作与沟通”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围绕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活动开展的。
校长胡春华介绍,根据市教委“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要求,学校设立了校本“评价观”和“质量观”,在一二年级多次开展了寓教于乐的期末综合素养评价活动。活动中,老师邀请学生“走进”《绿野仙踪》《西游记》《木偶奇遇记》等经典名著的故事情境,通过沟通与合作完成挑战。
在《西游记》主题的语文学科“真假美猴王”的挑战中,学生要阐述为什么自己才是真正的孙悟空:“我有如意金箍棒,那可是我从东海龙王那借来的,能大能小,所以我才是真正的孙悟空!”“我是火眼金睛,能看穿所有的妖魔鬼怪。如果我不是真的孙悟空,还有谁会是真的?”……
在《绿野仙踪》主题的自然学科评价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就桃乐茜摘苹果的事情合作开展探究。“削了皮苹果为什么会变色?”“怎样才能防止苹果变色?”……找出原因后,学生们还拿出了解决方案:把削皮后的苹果放入真空保鲜盒里、泡在盐水里等。
“学生扮演角色进入情境,在情境中体验角色的情感,通过倾听要求,单独或合作完成挑战。这既是对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考察,其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胡春华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