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多亏了他 首部党章秘藏山穴二十余年并留存至今

2018-5-18 16:50:39发布80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张欢5月18日报道: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通过了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份已近百岁的历史文件,如今珍藏在中央档案馆。不过,很多人还不了解,我们现在能看到这部党章,多亏了一位“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上海最早的几名工人党员之一——张人亚。
今天(18日),在位于上海老成都北路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里,“首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正式开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揭秘了“衣冠冢藏卷”的始末,探寻张人亚的传奇一生。
图片说明:首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张人亚,1898年5月生,宁波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人,原名守和,字静泉。幼时,在堂兄开设的霞浦学堂(今霞浦小学前身)就读,是霞浦学堂的第一届学生。16岁时,他为了分担家累,到上海老凤祥银楼做学徒,从事金银饰品的加工和制造,并逐渐成长为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他于1922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时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上海最早的几名工人党员之一。
1931年12月,他到达中央根据地,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兼印刷局局长。1932年12月,由于积劳成疾,在出差由瑞金到闽南长汀(汀州)的路途中病故。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专门发表悼文《追悼张人亚同志》,评价他为“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回望他短暂的一生,正是那种“勇敢坚决”,守护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成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被迫转入地下,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张人亚首先想到了自己用来学习的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为了守护这些“宝贝”,再三考虑后,他冒险把它们从上海秘密带到了宁波镇海乡下(现北仑霞浦),托父亲张爵谦保存。
老父亲生性耿直,也向来支持儿子的工作。他向邻居佯称不肖的二儿子杳无音信,并在村东长山岗上,为张人亚和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墓穴合葬,张人亚一侧是衣冠冢,而他带回的文件书报就被秘密藏在了空棺中。由于老父亲保护得当,这些珍贵材料在二十余年后“重见天日”时仍完好成形、清晰可读。
守护的不止是党章
解放后,由于始终等不来二儿子的消息,已经年届八旬的张爵谦把三儿子张静茂从上海叫回家中,透露了当年张人亚托其秘藏物品的事情,并嘱其带回上海,交给上海人民政府。
1959年,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开始征集革命历史文物,张静茂便把哥哥冒险守护下来的文物,连同其遗物(当时还不知道张人亚的确切下落)一并捐出。
图片说明:张人亚秘藏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部分革命书籍
90年前,张人亚冒险转移和托存这批重要资料时,也许想不到,他视若宝藏的文件书报,如今成了“国家宝藏”。目前,张人亚守护下来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合订本,其中收集了中共二大通过的首部党章)珍藏于中央档案馆,是唯一存世的中共二大中文文献。他秘藏的1920年9月版的《共产党宣言》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之一,被珍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另外,还有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及宣言》《共产党》《工钱劳动与资本》《劳农会之建设》《共产党礼拜六》《列宁传》《马克思纪念册》《青年工人》《劳动与妇女》《唯物史观解说》等30余份文件和刊物,被列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
图片说明:秘藏文件书报上的两种印章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张静茂回沪后专门刻了两枚纪念章。一枚长方形,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字样,盖在各种书报上;另一枚正方形,刻“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九个字,盖在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及宣言》等文件集上。
永不落幕的纪念
首部党章诞生在上海,诞生在上海的辅德里。今天(18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开放时间将延长至晚上9点,或许市民朋友可以在下班后,到馆里逛一逛,亲眼看一看张人亚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守护下来的首部党章是什么模样——
上海市政府曾委托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对首部党章进行1:1的原物复制,并交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存。在去年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整修重开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将复制件转赠给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图片说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藏首部党章(复制件)
这项原汁原味从张人亚故乡引进的专题展还将呈现在“掌上”。记者了解到,此次,纪念馆为市民朋友提供了多样化的游馆和看展模式。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微信公众号在提升功能后,于今天正式上线。新公众号集展览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为一体,设置“走进二大”“展览资讯”“参观互动”三大板块,全面展示新馆风貌和馆藏珍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真正实现永不落幕的展览和可随身携带的纪念馆。
此外,纪念馆的“初心讲堂”也于今天开启首讲。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曾峻担任访谈嘉宾,从首部党章守护人与党章诞生地谈起,述说上海红色基因,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苏智良担任授课讲师,围绕“石库门弄堂里的红色印痕”,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揭秘寻常里弄的名人轶事。馆方介绍,这种单人授课、两人对话、多人访谈组成的讲座将每季度举行一次,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连接起“讲堂内”与“讲堂外”广大受众。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