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中心医院骨科医生跨科急救
2018-5-18 11:22:55发布64次查看
“请问列车上是否有医生在?1号车厢有乘客需要帮助!”“请问列车上是否有医生在?1号车厢有乘客需要帮助!”……5月13日下午1时20分左右,由江西九江开往江苏常州北的g1584次列车广播中传来急促的求助声,出生仅20天的婴儿正与死神赛跑。区中心医院骨科医生柳超应声而起,小跑前往1号车厢。
生命至上救人为先
跨科施救勇于担当
当日下午,柳超刚参加完第十一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从杭州乘坐高铁赶回上海。“年会3天有两次发言,我觉得比较疲倦,就在车上迷糊起来了。”回忆起高铁上的情景,柳超说当他听到“医生”二字时神经就很自然地绷紧。疲惫的他立刻用手搓了搓脸,试图让自己清醒起来,出于医生的本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便朝1号车厢跑去。
抵达1号车厢时,靠近车门的地方已经被围观的乘客堵住了。“小孩真可怜”“小孩这么小,应该才出生不久”……顾不上细听乘客的议论,柳超着急地往人墙里挤。“我是医生,请大家让一下。”他边挤边说。挤进人墙后,他见到婴儿眼睛紧闭,口唇发干,面部发紫,呼吸急促,除了面部外整个人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一名约摸60岁的老年妇女紧紧地抱着婴儿,一脸着急,不知所措。“说实话,当时我就懵了。”柳超表示抵达1号车厢前一心只想着救人,但了解病患情况后却倍感无奈,“我一个骨科医生,这该如何是好?”
时间就是生命,约10秒之后,柳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可能导致婴儿病状的原因:气道梗阻、发热抽搐、呼吸窘迫、肺部感染……正当一连串的问号急需他确认的时候,一名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赶到了1号车厢。他们首先将包裹患儿的棉被去掉,询问病史,而后一边细心查看口腔是否有异物,一边设法加大婴儿吸氧量,用氧气包帮助婴儿吸氧。几分钟后,患儿哭闹了几声,老年妇女喜极而泣。急坏了的老人在柳超的再次询问中才道出了有效信息。原来,患儿仅20天大,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肺部感染,老人是患儿的奶奶,此次前往上海正是去给患儿治病。柳超和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继续检查患儿生命体征,推测可能是列车上闷热的环境诱发了心衰。
病情严重跨科难解
电话求助接力救治
“体温36.9摄氏度,心跳每分钟140~160次,呼吸每分钟50~60次。”常州二院医护人员报出一串数据,柳超意识到必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高铁正在行进,哪里去找专业的医生呢?只能电话求助了。”他对自己说。
退而求其次的柳超首先打电话给身为儿保科医生的妻子,通过妻子联系到了曾带教过她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倩医生。电话中,王医生提示柳超注意患儿有无呕吐情况,有无呼吸性三凹等情况。根据柳超的描述,王医生判断患儿病情比较危重,建议立即就近就医。柳超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立即向列车长反映,并将患儿情况如实告知家属,同时安慰家属会全力救治。
得知情况后,列车长有条不紊地启动了应急预案,通知铁路上海虹桥站相关人员,并请他们拨打120,让救护车在站台等候。“当时,离列车到站还有29分钟。”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的柳超和家属一样着急。
下午2时,列车终于抵达铁路上海虹桥站,已经等候在站台的工作人员立即进行转运,与120随车医生交接后,救护车驶离站台疾驰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衣服已经湿透的柳超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回到家,他还是不放心。次日,通过多方打听,得知患儿已住进儿科医院ccu病区,情况平稳,他这才放下心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