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率团赴云南临沧深入调研沪滇扶贫协作情况
2018-5-17 12:59:16发布63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5月7日至11日,崇明区委副书记、崇明区长李政率崇明区党政代表团分别前往云南省临沧市8县(区),深入调研沪滇扶贫协作情况,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以进一步做好沪滇扶贫协作各项工作。
随着上海对云南13个州市74个贫困县结对全覆盖,沪滇扶贫协作重心沉到贫困县、聚焦贫困村、绑定贫困户。去年12月,崇明区与临沧市8县(区)结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签订扶贫协作协议,2017年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8150万元,为双方深化沪滇扶贫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力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崇明区18个乡镇、10家区属国有企业与临沧市28个贫困乡镇一对一结对,实现贫困乡镇结对全覆盖,力争在项目建设、产业合作、劳务协作、资金支持等方面取得实效。
临沧市临翔区属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崇明区党政代表团一早驱车2小时,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蚂蚁堆乡曼启村。李政一行踩着村间泥石路,边走边看,与村干部、村民拉家常,听取村里脱贫攻坚最新进展。村干部说,沪滇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村里修了硬化道路,建了卫生室、学校、活动室、公厕、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目前,曼启茶厂、蚂蚁堆茶厂也已建成投产,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增收。李政对此表示肯定,同时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引导他们靠自身努力过上好日子。在临翔区,崇明区党政代表团还来到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建项目现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地调研。李政表示,农产品交易市场、电商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将为临翔优质农产品的输出搭建平台,从而提升产业扶贫综合服务水平。崇明一定会利用自身优势,为临翔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牵线搭桥,促进当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双江自治县沙河乡平掌村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全村辖5个自然村。李政一行来到平掌村,了解扶贫协作开展情况。一位村干部说,2014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为40%,通过沪滇协作扶贫,2017年贫困户仅剩1户3人。平掌村还与村民签订了“双向承诺”,即村干部承诺全力帮助村民脱贫,村民承诺遵守村规民约、送孩子入学等事宜。值得一提的是,村里以前最破的地方是学校,现在,学校已是村里最大最好的地方。李政对平掌村的这些做法表示赞赏,他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是治本之策,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李政一行接着来到该村所辖的邦佑自然村,这是一个汉族、拉祜族杂居的村寨,2017年42户163人全部脱贫。村口“沪滇一家亲”的石碑十分醒目,花草在风中摇曳。李政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到该村群众在接受扶贫帮助的同时,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有的还办起了农家乐。李政鼓励他们坚定信心,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耿马自治县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一个边境县。崇明区帮扶耿马自治县的项目主要涉及该县贺派乡芒底村、孟定镇尖山村、勐永镇帮令村等。李政一行来到贺派乡泽安安置点等地,深入调研扶贫协作相关情况。该安置点以小城镇集中安置为主,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现已编制完善安置点产业规划和就业计划,并落实到户到人。村民群众告诉李政,以前大家住的是大砖房或蔑芭房,人居环境脏乱。通过帮扶项目的实施,大家住进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还有了自家的卫生间,居住环境舒适整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激发了大家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坚定了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李政对此表示肯定,同时希望村民群众要感党恩、跟党走,促进边民安居乐业、一心戌边,实现守边固边与惠民富民齐推并举。
如何通过产业帮扶增强对口地区的“造血”功能,是崇明区党政代表团此行的关注重点。崇明区对口沧源自治县的协作项目目前主要涉及糯良乡班考村十七组和勐来乡民良村崖画寨,项目惠及190户群众。李政在实地调研时了解到,班考村十七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包括农户民房建设及特色包装、养殖小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村民活动室建设、雨污管网建设等,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助推器。崖画寨扶贫协作项目涉及民房改造、壁画美化、养殖小区和特色旅游产品展览交易平台、绿化、基础设施改造等。李政指出,产业扶贫增收要更精准,通过建立和提升“造血”功能,实现脱贫目标。
崇明区领导陈学哲、姚思平、黄晓霞、张荣、朱庆华等参加相关考察活动。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