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宣桥镇留住原汁原味乡愁
2018-5-17 9:25:36发布79次查看
绿树掩映、碧水绕宅,在宣桥镇新安村,经过近4个月的“美丽庭院”建设,试点村组的环境焕然一新,一个个村民公共活动空间逐渐落成。
“乡村的美丽在于原汁原味的乡愁。”宣桥镇“美丽庭院”建设的设计指导师郭南凯表示,新安村“美丽庭院”建设秉持“唤醒美丽乡愁追寻儿时记忆”的目标定位,在推进过程中,尊重乡村自然风貌,力争打造出一个极富浦东村落自然韵味,让本地村民得实惠的美丽空间。
一砖一瓦取之乡村
“香樟迎客”“陇上花香”“竹径清幽”……走进新安村,一处处宅前屋后的美景像散落的珍珠般串联起乡村图景。这“新安十景”只是宣桥镇在“美丽庭院”建设的过程中留住乡愁的体现之一。
“在景观建设中,我们用的一砖一瓦全都取之乡村,用之乡村。”郭南凯说,例如新安村九组路口处的“留亭花影”,铺路用的青砖黛瓦全是从村民家中收购而来的。
除了建筑材料,景观设计的理念也体现了当地特色。竹篱笆、香樟树、水泵站等乡村常见之物成为十景的主角。沿着乡间小路前行,一幅玉米丰收的彩色墙绘映入眼帘。宣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选玉米作为墙绘主题,是因为新安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更是上海市最大的鲜食玉米示范基地。
提炼当地特色文化
“美丽庭院”建设前期,宣桥镇邀请区农委领导、文博专家、民俗专家、设计团队多次现场把脉,确立了“唤醒美丽乡愁、追寻儿时记忆”建设理念,更邀请了原南汇博物馆馆长郭南凯担任设计指导师,以“不过度使用城市元素,注重乡村民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为原则,形成设计方案。
在保留乡村原貌的基础上,宣桥镇还注重挖掘当地乡贤故事、红色历史等,为“美丽庭院”建设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新安村有一位村民是诗词爱好者,郭南凯在设计方案期间走村落户时,偶然听说了他的故事,便在与其沟通后,为该户村民的宅前设立了一处原石景观,上面还镌刻着该村民的原创诗歌;新安村还有一段光荣的红色历史,这里的芦苇荡曾为中共地下党组织提供天然庇护。因此,新安蔡氏“一门双杰”“浦东沙家浜”的元素也将在“美丽庭院”建设中一一体现。此外,返乡创业的“80后”糕点师、村民小辈“从新安到清华到哥伦比亚”的求学故事等被一一发掘,成为弘扬乡风文明建设的最佳脚本。
村民参与村民受益
5月15日,新安村49户获评三星以上的“美丽庭院”星级户正式挂牌。
除了评选星级户外,宣桥镇还利用社区报、微信推送,下发《美丽庭院倡议书》,让“美丽庭院”建设更深入人心,并组建了环境保洁队、河道清障队、党员先锋队、巾帼督导队、知心互助队、综合考评队六支志愿者队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助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宣桥镇“美丽庭院”建设不在于“浓墨重彩”的改造,而更注重水环境改善、道路体系优化和建设村民共享空间建设,让村民得实惠。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