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从上海坐两个多小时高铁就能到达的这个地方,有一片成龙古民居复建区,当地人亲切地叫它“成龙岛”。
上周末,小申来到这里一探究竟,发现了不少“秘密”,目测很快会成为一个出游新地标。
保护古民居,成龙默默做了很多年,却鲜少被人看到。起初源于多年前父亲的心愿。“当年我爸爸生病要回内地养病,他就提出了一个要求,想住进老房子里。”
在寻找老房子的过程中,成龙一次次被震撼:有的四合院雕梁画栋,精美非常,充满了人文气息,有的院子让他觉得非常接地气,却日渐衰败。
“老房子承载着我们的记忆,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是,成龙将一砖一瓦、一榫一卯按照编号拆下来后,在香港特意找了仓库进行修复。成龙坦言: “缺一个复建的机会。”
如今,对上海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这些被大哥悉心照顾的古民居,终于有了重新“落地”的机会,就位于距上海不远的安徽蚌埠!在龙子湖畔,一片叫做湖上升明月的园区内。
5月13日母亲节当天,成龙来到蚌埠的这个湖心小岛上,启动了其中四栋徽派古民居的保护复建工程。
他说,这是一种情怀,也是对已经过世的母亲的纪念——这里也是成龙母亲的故乡——更是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让徽派古民居依然矗立在安徽土地上。所以这个活动被命名为“龙归故里”。而这四栋徽派古民居,是他十多年来从事古民居抢救性保护工作的“成果”之一。
这一天,成龙与著名导演李仁港、徐克、女演员蒋雯丽及多位中外文物专家、艺术家一起为成龙古民居复建区奠基。
接受采访时成龙透露,这些年已经不知抢救了多少古民居:“有时是整栋,有时是半栋,我印象中就有被火烧掉只剩一半的民居了。其实最初没有太多的想法,我觉得自己喜欢了,就应该去保护。”
电影《十二生肖》就可以看出来,成龙对传统文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一种情结。他透露自己在美国时看到路边的路灯非常漂亮,一打听这是来自中国民国时期的路灯,就买了下来,后来带回了上海,并捐赠了一部分。
如果说,古民居承载了历史的兴衰与变迁,赋予“成龙岛”一份传承的使命;那么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里的环保装置艺术,用料之“抠门”,则叫人瞠目结舌。
这座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是“成龙岛”上的另一处亮点。
一走进展示馆,就看见一条龙。长达18米,重约600斤的“腾龙”,以成龙的电影废弃物和当地居民废弃物为原料: 龙角是废弃自行车的骨架,眼睛是铃铛,胡须是建筑工地里回收的钢筋,龙爪和龙口部分使用的是成龙以前拍摄所使用过的报废器材。由当地73岁的老手工艺术家采用竹编形式串编而成,创意十足的同时,也延续和传承了竹编这项非遗手工文化。
本地出产的蚌壳打烂磨碎了,做成一尊“龙娜丽莎”。成龙自嘲:“大鼻子多像我!”
“白色污染”因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环境污染,它充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里。
用塑料瓶做成的雪碧狮子,则以元代和明中期的狮子为原型,运用全球顶尖的垃圾处理工艺,将废弃的雪碧瓶打碎加工,最后处理成翡翠的质地,还有点萌萌哒~
还有雪碧翠玉狗,以及翡翠小兔纸~
他在香港有一个8000平米的仓库,在北京有一个10000平米的仓库。像个“拾荒者”一样,专门摆放从影50余年、200多部电影作品中的各种器材。比他年纪还大的灯,贴满胶布的反光板……
眼睁睁看着曾经的功臣一天天朽烂,变成废物。越积越多,身边人都劝他扔掉,嫌放着碍事。他不舍,但也只能当老人家一样好生照顾: “过几个月、过几年去扫一下,一看,又多了一层锈。心想完了,存着究竟还能干什么呢?”
终于,艺术家让这些面临“完蛋”的东西,重新活了起来。如今办了展,它们更成了华语电影的见证者,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正式开放后,游客将可以自由参观,感受环保的美感。
活动当天,快结束时水均益问成龙:“大哥还有什么话要说的?”成龙就说了六个字:“把水瓶子带走!”
“不瞒你们说,我连洗澡都在用盆接水,这些水可以用来洗拖布,也可以用来浇花。每次开完演唱会,我建议台下的人把矿泉水喝完,喝不完也要带走,可以用来浇花。当所有人都为环保尽一份力,那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
成家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人上厕所,大家一起排队跟上。“几个人合起来冲一次,能节约不少水。”拍摄片场,矿泉水必须写上自己的名字才能领。没喝完的,绝对不能扔。要领新的,必须给他看之前的空瓶。喝完以后,一定要压扁,再盖上盖子,才能扔。“不弄扁的话,一个垃圾桶只能摆40个,弄扁可以摆128个。”
目前,成龙古民居复建区还在紧张的建设中。至于什么时候能对外开放,工作人员给小申的回复是:“要看建设和修复的进程。”毕竟,古民居的修复工程不容易,不确定因素太多。
而小申很荣幸成为进入“成龙岛”的第一批游客。不妨看看我们带来的一手新鲜照片,先睹为快:
进入该园区,只见一大片绿水青山,空气清新。
古民居复建区现在的样子,一派徽派建筑之美。等正式开放后,就要人头攒动啦!
蒋雯丽说,古民居复建区在她小时候还是一个水库,她常来游泳,对这里有很深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