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海市文广局发布“上海市博物馆2017年年报”,在博物馆“人气榜“、”教育亲子活动榜“以及”文创产品销售榜“上接连出现几个“没想到“——没想到嘉定博物馆能跻身“人气榜”前四强,没想到汽车博物馆会排在“教育活动榜”榜首,没想到上海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已经达到了10000种。
“上海市博物馆2017年年报”显示,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126家,以上海市常住人口2400万计,每19万人就拥有1家博物馆,高于全国每4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的水平,而上海的目标是每16万人口拥有1座博物馆。
2017年,全市博物馆共有基本陈列305个,临时展览和馆外巡展462个,全年接待观众2268万人次,平均下来,接近于每个上海人去年都去了一趟博物馆。在参观人数排名里,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分列前三名。而令人惊讶的是嘉定博物馆居然能以87万人次参观者排名第四。据了解,嘉定博物馆不是一个馆,它包括了嘉定博物馆、嘉定孔庙、法华塔以及嘉定竹刻博物馆,是一个博物馆群,当然,嘉定博物馆本身工作做得不错,也是人气旺盛的一个原因。
本市红色场馆的参观人数也在2017年有明显增长,全市29座革命类博物馆全年共接待观众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4.6%,其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去年接待观众83万人次,日最高接待量达到7262人次,创历史纪录。
上海的博物馆学生教育和亲子活动日益丰富,2017年度本市博物馆学生教育和亲子活动参与人数榜单上,上海汽车博物馆和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出人意料地荣登前两位,参加人数分别达到7万人次和39800人次。据悉,这两家名气不大的博物馆能胜出,主要是其学生教育活动十分生动有趣,有很强的科技含量,这也为博物馆从业人员开启了极大的思考空间。
而在年度文创产品销售榜上,上海博物馆以10000种文创产品和3862万元销售额遥遥领先。去年,上博配合“大英百物展”开发的文创产品就达160余种,累计销售额达到1600万元,创上博有史以来特展文创产品最高销售纪录。
看完年报,再来看看下阶段本市博物馆工作重点。本市将优化博物馆区域布局,积极推进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新馆筹建工作,在沿江(黄浦江)、沿河(苏州河)、沿轴(城市南北轴线)、沿路(杨树浦路)重点建设若干博物馆集聚区;本市将用活博物馆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提升博物馆展览质量,实现江南文化互溶互通;本市还将逐步推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逐步做到每个博物馆内重要藏品都可以通过扫码阅读,真正让大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今天,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共同推出的“国际博物馆日”专列正式发车。专列在地铁10号线开行,车身编号为10005,与10号线固有的紫色车身标识不同,这辆专列为活力四射的橙色,车身内外、顶部、地面,包括拉手上都设计了全市各博物馆的标识及二维码,乘客可以随时拿起手机扫一扫,获得各家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地铁10号线途经新天地、豫园、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五角场等上海城市地标,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物馆与美好生活”主题不谋而合。据悉,该趟专列将会编入地铁10号线的正常运营班次,在整个5月期间持续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