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沪开幕的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民政部门共同发表了有关“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的上海共识,明确四省市将通过联动公共政策、衔接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共享人力资源,以期共同提高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的水平。
根据论坛公布的数据,沪、苏、浙、皖老龄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省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规模从2010年的3253.45万人,扩张至2015年的3976.14万人。
四省市民政部门认为,应当在长三角地区建设一个开放、交融的养老服务市场,打破区域市场壁垒,促进社会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推动养老服务信息互通、信用体系互认,营造一个让老年人受益的制度环境;加强规划联动,推动长三角区域内异地居住的老年人养老政策“通关”。
为此,四省市民政部门将以提升长三角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为目标,建立健全区域养老工作协作协商机制,通过项目化方式,推进解决涉及长三角一体化养老的具体问题,推动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行业联合平台,全面提升协同能力。
为便利异地养老,四省市民政部门将以推动异地结算为目标,研究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同时,共建“敬老卡联盟”,方便老年人共享优待和服务资源;深化“养老顾问”,构建区域养老信息咨询、信息发布及行业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养老信息互通,推进区域内老年人异地养老“前台畅通无阻、后台加速对接联通”。
在发展养老产业领域,四省市民政部门将以公平放开养老市场为目标,制定区域内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当地养老市场指引;推进区域养老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养老数据、信息、接口等的统一,共建网站,形成大数据;相互参与和支持举办老年产业相关博览会,展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产品、新理念、新技术,共同打造助推养老产业发展平台。
与此同时,四省市还将强化联动监管,以建立长三角养老行业综合监管机制为目标,建立养老诚信系统和失信登记制度,对列入失信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信息互通互联。同时建立异地处罚及时通报机制,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区域内行业准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