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小餐饮居民有需求,但是食品安全该怎么管?既不能一味地执法整治取缔,又该怎样疏导?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在前期大调研工作中发现,市中心合肥路、山西南路、丽园路、四牌楼路等路段小餐饮比较集中,“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周边居民对这些小餐饮是“又爱又恨”,居民们希望有关部门整治的呼声很高。
广西北路整治前
调研中,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发现,这些小餐饮普遍有以下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状况堪忧,比如食品处理区域地面积水、油渍严重,就餐区域墙壁、风扇污垢及霉斑随处可见等。
二是设备设施老化,例如贮存冷藏冷冻设施运转失常、排水道缝隙过大易引起鼠患等。
三是食品从业人员安全卫生意识薄弱,存在未取得健康证上岗操作、不按要求穿戴工作衣帽、一边收银一边制作即食食品等现象。
四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例如食品溯源制度形同虚设、索取食品许可证与发票等相关证明材料不到位、食品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五是存在证照过期、未公示或公示内容不全,超越经营范围等情况。
广西北路整治前
为此,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在贯彻落实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小型餐饮标准化管理举措。
小型餐饮标准化管理(广西北路整治后)
强化对标意识
联合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小餐饮单位管理规范》,明确“主体要合法、人员要健康、食材要溯源、环境要整洁、制度要规范”的“五要”管理标准。在经营管理基本要求、员工管理、店堂卫生管理、餐饮用具消毒和保管、采购及贮存管理、厨房管理六个方面细化管理规范。
比如,厨房卫生应做到工作台、灶台、水池、工具、用具等干净无油腻;定置摆放,标识明显;保持地面干净干燥;定期清洗油烟罩;有捕鼠、防蝇、灭蟑螂措施;垃圾桶有袋有盖、及时清理。小餐饮单位代表普遍表示,管理标准清晰明了,便于对照和操作,规范管理不再遥不可及,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怕检查了。
强化清单管理
今年选定500户沿街的小餐饮单位,建立一户一档,对照标准化管理规范,实施清单式、项目化改造与管理,督促小餐饮单位整改提升、主动“变脸”。
强化常态长效
制定《黄浦区小型餐饮单位标准化建设评估及奖励实施细则》,设定奖励等级和奖励基金,激发小餐饮单位标准化管理积极性。
比如,对于评估验收达到示范类的小餐饮单位(评估≥90分且监督公示为“笑脸”),授予铜牌并首次奖励1万元。同时,建立定期回访复查机制,对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小餐饮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主体随机抽查、人员随机选派;抽查方案、对象、结果向社会公开),形成标准化管理长效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