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披露“退保理财”新骗局:非法集资目标群体多为中老年
2018-5-15 13:38:49发布95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李欢5月15日报道:今天是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上海警方披露了近日侦破的一起诱骗受害人“退保理财”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此案反映出现阶段非法集资犯罪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中老年”为目标群体进行非法集资。
今年4月,上海公安机关查处一起犯罪团伙假冒保险公司名义,通过信函、短信、电话诱骗保险公司客户退保转购理财产品,从而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案件,一举揭开隐藏于行业内的“退保理财”新骗局。
经查,2015年2月至今,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量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获得本市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随后指使公司业务员冒充上述保险公司客服,采取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联系上述保险公司投保客户,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购买该公司非法理财产品,并承诺年化8%至10%不等、保本保息的固定收益。截止案发,捷量公司共吸收8000余名投资群众共计3亿余元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此类案件多以辨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为诱骗对象,具有犯罪手法新颖、欺骗性大、隐蔽性强等特点,社会影响恶劣。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徐某、成某等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并已对信息泄露源头实施打击。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现阶段非法集资犯罪多有虚构标的、虚假担保等多种方式并用;私设资金池、错配借贷期限等特点。同时以“中老年”为目标群体,在线上线下大肆宣传造势,进行非法集资。
如经侦总队侦办的一起案件中,先是从中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入手,如在公园、广场、老年大学等举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吸引目标人群注意。然后从中老年人共同的爱好入手,如组织老人饮早茶、旅游、派送小礼物等,待彼此熟络后,便邀请老人到公司的项目基地考察,营造“有前景、高盈利”的繁荣假象骗取老人信任。再从中老年人亲近的人入手。如以支付佣金为诱饵,与养生保健公司等机构的业务员串通,让他们把中老年顾客介绍到非法集资人处,或直接在中老年人群体中雇佣职业说客。
上海经侦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周海峰表示,由于非法集资涉案公司运营需要大量的成本,而且还需要向投资人支付其许诺的高额利息。因此,一旦资金管理不善或者投资失败,必然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进而发生兑付风险。此外,许多涉案企业的做法甚至更为恶劣,从一开始就采取“庞氏骗局”、“饮鸩止渴”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最后势必会造成投资人血本无归。
上海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大多数非法集资犯罪的宣传手段,多以承诺“高额回报”并且采取与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开具收款收据和赠送消费卡等各种形式获取投资人的信任。其实通过理性分析就能明白,高回报率背后必定高风险。然而部分投资受损人员都是在亲朋好友相互怂恿、前赴后继地参与投资,尤其是在犯罪嫌疑人前期积极返利的情况下,许多人亲眼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真正遇到了这样高额回报的“巨大商机”,也难免盲从。因此,广大投资者应自觉抵制高息集资诱惑,不轻信、不盲从,不轻易涉足不熟悉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一旦遭遇非法集资损失,要第一时间至公安机关报案。
防范小提示:
在出资进行风险投资前,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法律法规,对投资理财信息进行甄别,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犯罪行为。
在购买基金或认购股权时,一定要到合法的销售机构购买经证监部门批准发行的基金产品和私募股权;
在进行线上投资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犯罪分子以“互联网金融”为幌子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警惕性;
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应要求销售人员出示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并通过保险公司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同时核实所购买保险产品的真假,多一分审慎、少一分侥幸,以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