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彰显上海精神特质增强城市软实力 让城市精神融入城市血脉走进市民心中

2018-5-16 7:53:00发布69次查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上海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征程上,弘扬和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显得更加重要。
城市精神是城市特色的集中概括,市民素质则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和基础。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上海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文明程度均有了显著提高,16字的城市精神不仅见诸街头巷尾的宣传标语,也更加深入人心。
“让城市精神和广大市民融为一体,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彰显上海精神特质、增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围绕推进市民修身行动、培育先进典型、营造文化氛围、倡导文明风尚、深化创建活动,上海让城市精神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走进了每个市民的心中。
推进市民修身,弘扬主旋律
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站在新的开放起点上,上海以开放姿态接纳全球人才,城市精神的培育首先要从思想引领做起。着眼铸魂塑魂、立根固本,上海深化推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有力强化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通过深化“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内涵,大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上海还策划推出一批系列公益广告,营造文化氛围,彰显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和上海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为使每个市民都能够围绕城市精神,做到实时修身、处处修身、人人修身,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养,上海开展了贯穿“十三五”的市民修身行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途径,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突出城市精神,通过教育培训、实践养成,引导广大市民崇德向善、知行合一。
通过推荐“市民修身书单”、举办研讨论坛、发布“修身”系列读本等活动,上海大力倡导市民“读好书、除陋习、做公益、守信用”,积极参与“五个一”教育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生动化、具象化,让广大群众修身律己,让上海处处洋溢人文关怀、文明风气,时时可见好人好事、善行义举。比如,金山区打造了以5分钟志愿服务圈、15分钟学习圈和30个市民修身基地为基础的“两圈一地”,宝山区推出市民修身行动护照和读本,松江区将上海历史人文资源纳入城镇化建设和城市规划,静安区建设以全民阅读为重点的“知书工程”等,都构建了市民“随时可学、随处可观、随地可行”的人文修身体系。
同时,聚焦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现象和陋习,上海继续开展“除陋习、有素养、行文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新七不”规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居住、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倡导了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文明风尚。比如,浦东新区发挥网格化管理中心功能以及“1210”政务微信群、“浦东e家园”APP等新媒体工具作用,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普陀区每周重点抓一项“顽症”,研究出台“路长制”、诚信“红黑榜”等长效机制;杨浦区全面推广杨浦睦邻家园建设,全力推进旧区改造;黄浦区在全区183个居委普遍设立市民点评台,让居民对违约行为和歪风陋习进行道德点评,同时提高了自身文明素养。
城市精神融入风尚实践
十六字的城市精神,看似抽象,其实早已具体、鲜活、生动地融入了市民风尚行动的实践。
这几年,在上海许多区,市民们都感受到了生活细微处的变化:街道、商场、小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标识触目可及。比如在徐汇某小区,幼儿园的娃娃跟着妈妈奶声奶气念起标语上的“汇善汇美,文明徐汇”,引得路人会心一笑;在嘉定许多街镇,不仅大爷大妈,连许多年轻公务员和公司白领都走上街头,挥动小旗,成为了维持交通秩序的志愿者。
小区道路路面是否平整、楼道内是否干净整洁、有无闯红灯现象、医院是否在挂号收费等窗口安排引导人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辛勤付出中,数不尽的细节优化,折射出的就是上海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内在精神。
敢于创新、勇于改革的特质也得以体现。在对市级文明社区、文明镇开展的中期评估中,上海首次运用了大数据方式,分析汇总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9城建服务热线等多条生活服务类热线反映的社情民意,掌握各社区、镇相关问题的市民投诉率、整治率和满意率等,倾听群众呼声,引导市民参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去年,上海共有118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其中,徐汇区、嘉定区分别以第一、第二名的成绩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使本市全国文明城区总数达到6个,居全国直辖市首位;并评选出年度市文明小区1814个、文明村337个,市文明行业23个、文明单位3936个,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
通过一系列的市民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校园以及文明家庭创建当中,上海将具有城市特质和体现城市精神的内容转化为了创建体系的指标,设计成创建的载体和品牌,让更多市民参与到了城市的群众性精神创建活动当中,通过亲身、鲜活、生动的实践构筑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文明新风尚。
发挥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
在实践中,上海的城市精神正被不断弘扬、丰富。通过道德模范,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文明家庭以及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评选活动,一批新时代上海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脱颖而出,杨兆顺、周传金、朱国萍、胡双钱、王海滨等5位同志先后获得第四、第五和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2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通过讲述好人故事,传递精神正能量,发挥了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
在这些先进典型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了志愿者行列中,使志愿服务成为上海的一张闪亮名片。近年来,上海志愿服务以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五大体系为抓手,将雷锋精神和志愿文化融入上海城市精神,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促进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动上海志愿服务实现内涵式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360多万、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4%,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达2.3万多个,其中市志愿者协会直属总队达116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4.4万多个,建成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12家、街(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220家、居(村)志愿服务工作站5000多个,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122家。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