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呼之欲出,眼下重要的是通过何种方式引进与之匹配的人才和产业?安亭此番祭出的招数是:“校友经济”。
今年3月中旬揭牌成立的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让安亭受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校友的瞩目,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不止是朋友圈那么简单,更是有望产生反应的“化学容器”。
打造现代化产业社区样板
每逢向人介绍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安亭镇镇长董爱华就会从办公室橱柜里拿出两张图——《安亭·环同济创智城产业现状图》和《安亭·环同济创智城控规图》。这两张图展示的是同一块区域,前者展现出企业、农宅混杂的现貌,后者化零为整,勾勒出环同济区域未来产城融合的蓝图。
安亭与同济,缘分不浅。时光回溯到2001年9月,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奠基,并于2004年9月迎来首批1000多名师生入驻。然而,10余年过去了,工业重镇安亭与理工科翘楚同济大学之间似乎并没引发设想中的“化学反应”。
2016年9月,钟志华履新同济大学校长,这位汽车学术界颇有影响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到任后,与嘉定区领导频繁互动,显然他希望汽车专业胜人一筹的同济大学能与上海国际汽车城深入合作,以促进协同发展。校地之间要擦出火花,自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主动作为。看到时机成熟,安亭镇启动了环同济区域的再造行动。你来我往之间,故事便生发出来。
在董爱华看来,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应运而生,“人和”之外,“天时”和“地利”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所谓“天时”,即包括安亭在内的9个上海小城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特色小镇等利好消息的传来;所谓“地利”,即环同济区域是眼下全市最大一块成熟的104产业地块等因素的加持。
一切都意味着,扬帆起航正当时。去年4月27日,首届安亭国际未来产业高峰论坛暨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发布会上,《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对外公布,提出将规划5000亩产业用地助推产业精准转型,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工业4.0)、现代汽车服务及新兴文信四大产业。
当天,安亭与同济大学签署《推进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通过共建人才培育基地、公共研发平台等,实现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产业共生的合作模式。
根据规划,到2020年,计划投入亿元引才的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将被打造成市郊第一的创新创业集聚带,预计实现年产出300—500亿元,建设30—50万平方米空间载体,新增企业200家左右,其中大学生及校友创业企业20家以上。
“以2.18平方公里的环同济核心区为中心,建设笔克文信产业园、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等多个园区,加之黄渡大居、黄渡老镇的社区配套,产城融合便有了基础。”董爱华摊开《安亭·环同济创智城产业现状图》,边比划边说,“我们希望通过千年古镇、百年名校、新兴产业的结合,打造一个现代化产业社区样板。为此我们邀请了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团队,对安亭·环同济创智城进行总体规划。”
新型“双创”带来化学反应
曹安公路绿苑路路口,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隔路相望的一栋双子楼格外引人注意。一期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就在西侧楼宇的七楼,内部共享的办公空间、会议室、茶水间一应俱全,校友企业拎包入驻即可。
这两天,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迎来了一家新企业入驻——清善环境协作集团。作为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的筹划者之一,清善环境协作集团董事长杨军听到安亭有意搭建校友平台时,立马表现出浓厚兴趣,“这种服务国内外知名高校校友的新型‘双创’服务平台,在商并不一定言商的氛围,让它有别于其它招商平台,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创新模式。”
事实上,作为清华环境校友会华东副会长、清华企业家协会环保委员会主席,杨军已经促成不少校友企业结缘嘉定,其中几位校友不但创办了企业,还举家落户嘉定。“企业和地方政府就像种子和土壤,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仅要种子优,还要土壤好。”杨军说,“校友不仅是介绍人,还是把关人。”
上燃动力董事长王亚波对此深表认同。作为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开山之作”,上燃动力携手知名氢能企业打造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于今年2月初开业。对安亭知根知底的王亚波,向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友力荐安亭·环同济创智城,“校友会有丰富的资源,安亭有优质的环境,校友的牵线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杨军看来,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就像一个“化学容器”,“不同学校的校友就是不同的元素,凑到一起就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不仅可以孕育新项目,还能为安亭产业转型发展献智献力。长此以往,这种经过积淀的校友文化是很难拷贝的。”杨军期待中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4月中旬的智慧物流论坛、5月初的重庆大学校友联谊会等活动接二连三举行,使得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人气渐旺。
营造氛围之外,安亭还将为高校和校友提供平台共享、创新创业、空间支持、活动交流、投融资金、资源整合、助力孵化、学术碰撞8个方面实打实的服务,囊括了从公司注册到项目落地再到后期发展的所有环节。
眼下,确定和有意入驻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的校友企业已有20余家,有的企业家生怕位置被抢,将打印了企业名字的a4纸贴在工位上表明“此座有人”。
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一期空间毕竟有限,企业做强做大之后或校友需要更大活动场地该怎么办?安亭镇产业促进办公室工作人员朱其辰表示,镇里预留了10000平方米空间用于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二期建设,此外安亭·环同济创智城还将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和商业楼宇,场地问题完全不必担心。
让“校友经济”落地生根
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发布会时隔不到一年后,助其后续发展的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于今年3月18日揭牌,当天来自全球的30多所知名高校校友会及机构齐聚安亭。
“校友经济”由来已久。近些年来,校友的影响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愈发强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这股力量。
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筹办之际,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安亭镇产业促进办公室主任邱鹏,就广邀有意创业的校友来安亭看看,“校友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大家相互信任、彼此帮扶,更容易办成事。”迄今为止,已有15家北航校友的企业落户安亭·环同济创智城。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长期以来,由于校友文化始终不够浓郁,很多城市大张旗鼓打造的“校友经济”,就像无根的浮萍看似华丽,却并不牢靠。
正因如此,当安亭广发“英雄帖”邀请更多校友会前来安亭时,听到更多的是“能搞得起来吗?”这样的质疑声。“我们有规划、有资源、有服务,校友们有创业和投资的需求,为什么搞不起来?”在邱鹏的努力下,7家校友会在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发布会上签约加盟。
数家校友会集聚于一个镇,这在国内较为罕见,其示范效应显而易见。消息一出,不少校友会纷纷伸出橄榄枝。安亭顺势而为,决定成立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让“校友经济”落地生根。
已经入驻泛高校校友联合促进中心的校友会,含金量可谓十足,不乏北京大学金融俱乐部和创业联合会、清华校友环境企业联盟、复旦大学em-ba校友会、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友组织。有的校友会因提出申请晚了一步,未能赶上签约仪式,只能静候下一批。
正是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会的牵线搭桥,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功落户安亭·环同济创智城。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院长程君告诉记者,眼下企业已在安亭设立中国区研发中心及销售中心,主攻方向是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