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由上海市科协、市教委、市科委等15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创新·体验·成长”的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行。我校高二(2)班王立成同学的研究课题《分布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以学校教室为例》,获得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王立成同学的初想:
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天在教室里生活学习超过8小时,但是你有没有关注当前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指数,如何有效提高教室内的空气质量呢?
分享科技研究:
首先,采用夏普gp2y1014au0f光学粉尘传感器检测教室内不同区域悬浮颗粒物的数据,采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检测教室内不同区域温度、湿度的数据。
第二、用arduino uno 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把接收到的室内温度、湿度数据和悬浮颗粒物pm2.5的数据进行处理。
第三、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网络信号显示在液晶屏和移动端手机上,使大家时时了解当前教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pm2.5的数值。
方法一:当检测到教室内的pm2.5超过警戒值76微克/立方米时,主控板将通电的指令传递给继电器,通过继电器驱动安装在教室内的空气净化设备,达到自动提高教室里的空气质量的目的。
方法二:当检测到室内空气中pm2.5的数值低于警戒值76微克/立方米时,主控板发出断电指令,空气净化器自动关闭。
王立成同学的感悟:
首先是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我们俗称的“金点子”其实就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寻找生活中不尽人意的细节,并将生活中积累下的想法一一记录在笔下,再通过深入的探索,这些想法就会生根发芽。
第二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创新项目不是平地高楼,是不断学习、累积的结果。再有趣一点,再复杂一点,再智能一点,就在这些一点一点的追求下,我学习电路控制、学习传感器应用、学习程序控制,有了这些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把生活中发现的一些小问题,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尝试着去解决。
第三是合理安排好时间,兼顾学业与项目研究。我已经是高二的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繁忙,搞科创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这就要求我平时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分配时间,无形之中给我平时的学习增添了动力。参加创新大赛的经验,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