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新江湾城街道智能远程受理居民办理事务

2018-5-15 9:31:30发布77次查看

点开智能终端机的主界面、选择所需办理业务、填写表格、上传表格、与工作人员远程视频确认……5月10日上午,新江湾城街道启动本市首个“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平台,80多项常规事项都可在智能终端机上查询和办理。如今,全新的智能终端机已分别入驻政二居委会、湾谷科技园和新江湾城街道行政服务受理中心,让居民办理事务从“至少跑一次窗口”转变为“窗口不用跑”。
  新江湾城街道占地8.67平方公里,是上海中心城区面积较大的街道,拥有居民6万余人。近年来人口集中导入,公共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位于政悦路上的新江湾城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每天受理量高达150余人次。
  在大调研过程中,常有居民、企业员工向街道调研组工作人员集中反应:“受理中心附近交通不便,离地铁口较远,公交线路少,没有直达公交车,来回一趟着实费劲儿。”“好不容易去一趟,有时候又碰上了高峰期,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时间太长。”“有些事务的办理手续比较复杂,我们对政策也不了解,审核材料总是携带不齐全。”往返不便、等候时间较长等因素,让不少居民和企业员工感到前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事费时且费力。
  “互联网+政务”的模式,早在两年前街道就已开始探索。面对群众诉求,街道立即加强与科技企业联系,加快推进“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的进程。研发过程中,街道邀请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参与平台测试使用,征询采纳意见建议,提升服务体验度。
  经过反复试验测试,这个由前端“家门口的政务服务”终端设备和后台“视频呼叫中心”组成的服务平台成功建成。前端终端设备主要由操作屏、告示屏、高清摄像头、高拍仪、二维码扫描、(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六合一读卡器、话机、指纹仪、激光打印机等设备集成,办事对象通过前端集成终端设备可实现“一站式操作”,直接完成政策查询、身份认证、材料上传、视频咨询、校对补正、了解进度等办理步骤,直至事项办理完毕。同时,办理过程中还有后台“视频呼叫中心”服务人员随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受理服务。服务的全过程由“视频呼叫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指纹、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模型”4大核心技术,保障了终端设备操作安全性、规范性,相关信息查阅快速便捷。“政二社区位于街道南部,是离受理中心最远的社区。湾谷科技园的科创企业密布,白领对居住证业务、居住登记、房屋租赁备案、毕业生就业手册等业务办理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设在街道行政服务受理中心的机器是为了给来办事的居民演示操作,让智能平台在居民中进一步推广。”受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平台较之传统窗口服务,能有效减少居民约30%的办理和等待时间,机器替代人工操作也能减少近四分之一的人员投入,规模化应用后设备投入成本也将明显低于人工聘用成本。下一步,新江湾城街道还将加快布点,扩大办理事项和系统覆盖范围。今年上半年,“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将加入指纹认证、锚点定位等功能,100项常规事项可查询可办理。到第三季度,服务事项有望达到150项,在政务网光纤覆盖的成建制居委和主要园区投入使用。今年年底前,将基本覆盖当前可远程办理的所有窗口政务事项,智能终端机也将遍布街道的19个居民区和各大园区。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