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华小学的校园里有座“菁菁园”,种着各色蔬菜、果树,一年四季香味扑鼻,果实累累,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时节,鸡毛菜、番茄苗、韭菜长势正旺,眼前一片绿意盎然。 “菁菁园”还是书本以外的课堂。绿华小学依托绿华镇丰富的农旅资源,因地制宜,经多年探索实践,将这座乐园变为由开心菜园、快乐果园、百草乐园、欢乐桔园、创意陶园组成的课程实践基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教学之路。 桔园成为课堂 这片沁人心脾的绿,凝聚着学校全体师生的辛勤汗水。2009年,金为荣来到绿华小学担任校长一职,他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学校内就有学农基地,后结合地区产业调整,逐步扩展成现有的4亩桔园。金为荣决定有效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金为荣与老师们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快乐活动日”,确立了课程理念——把快乐的触角伸向每一个生活的角落,进行《桔韵》校本课程开发。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邀请绿华农贸公司卞永范、李峰等专业人士,以及绿华镇农技站的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在种植技术方面对孩子们进行指导。 同学们来到桔园,学习采摘、整枝、施肥等技能以及农技知识。学校每个年级各分成多个小组,各组负责一片区域,每片区域的桔树由师生共同日常维护。各小组的承包地相邻,哪组管得勤、种得好一目了然。老师们说:“这样的活动既能教会孩子们农业技能,又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孩子们通过亲手实践,体验到了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 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慢慢地,单一的“桔韵”课程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学校利用草、蔬、果等资源,开设了开心菜园、快乐果园、百草乐园、创意陶园,并研发打造了“菁菁园”课程体系,在《桔韵》之后又编制了《开心菜园》《种子探秘》等教材。 “‘菁菁园’课程体系以让孩子们亲近草木、快乐学习、蓬勃发展为理念,旨在打造田园生态环境,培养学生成为‘生态人’。”金为荣告诉记者,孩子们不但在特色课程中学会种植农作物,还提升了观察能力。比如,孩子们在大棚种植蔬果时发现前两年长势不错的土地,第三年却减产了。孩子们便利用老师和课外辅导员所教的知识,通过研究后发现原来是大棚土壤酸化了。发现问题后,孩子们主动向校外辅导员请教,并一同将问题妥善解决。 近年来,“菁菁园”课程实践成为了学校生态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学生发挥本领和探究才能的重要舞台。 学生们在收获中成长 “菁菁园”课程实践基地里的蔬菜、果树在阳光和雨露的照耀下,逐渐长大,孩子们也在收获果实中成长。 “不少孩子通过菁菁园课程体验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班上有个孩子以前每天都会与在市区工作的父母打电话,嚷嚷着让他们回来陪自己。自从参加了“菁菁园”劳作后,孩子变得更加体谅父母了。“学生通过劳作,了解到父母的辛苦,学会了感恩。”该老师表示。 自2013年起,绿华小学连续4年在崇明教育系统学年度目标考核中获优秀奖。近年来,学生们在参与区、市、国家级活动中都获得了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