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嘉定新闻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牵手”发展互补共赢

2018-5-14 0:00:00发布79次查看

清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陈晨,从位于花桥镇的万科魅力花园小区出发,乘323路公交至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站,再换乘轨交至安亭嘉亭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双城生活”,时间成本仅30分钟。

行政辖区虽有边界,但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市场要素的流通却不受边界所限。在嘉定,通过市场经济与周边地区“牵手”协作、互补发展、多方共赢的局面俨然形成。

产业园区互惠壮大

每每有外省市考察团来位于安亭的上海国际汽车城考察,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徐健总会充满自豪地介绍,目前汽车城正打造“开放合作创新的汽车产业生态”,将围绕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不断探索创新。

其中,汽车·创新港作为集聚新兴汽车产业的园区,正不断通过“win-novation走进主机厂”、“星辰计划——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sparkaction国际汽车技术对接会”及产业孵化大咖会议等系列活动项目,使得初创企业与成熟企业良性互动和对接,让不同的企业汇聚成一个团队,探索汽车的无限可能。在徐健看来,这正是长三角城市群在汽车领域开展协同合作的有效路径之一。

对于产业协同发展,嘉定一直在寻求城际间的合作共赢与发展契机。

早在2009年,嘉定工业区便与江苏建湖经济开发区共同出资,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原则,联合组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共同招商,协同发展。

作为首批入驻的“混血儿”企业,“江苏亚明”由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在建湖经济开发区投资成立。如今,该企业已经成长为年销售额达4亿元的大型企业,成为两地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

据介绍,上海嘉定工业区建湖科技工业园规划面积6240亩,一期工程项目用地1380亩,来自嘉定及周边地区的25个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达63家。

“科技城”的知识溢出

“五一”假日后的首个工作日,区科委主任陈蕴珠便将今年嘉定科博会的计划书提上了日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讨论如何将嘉定科博会的创新能量引向长三角地区,让科技成果得以溢出。

此前一周,陈蕴珠还带着20多名科技工作者去太仓取经。在她看来,嘉定具有科技资源丰富、创新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等优势,与长三角城市群一起,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无疑将为长三角地区培育新动能提供更多机遇。

事实上,嘉定的科技溢出效应,早已在太仓产生了化学反应。无论是上海硅酸盐所的研究基地,还是连成泵业的生产基地,都是两地协同发展的产物。

类似的努力还有许多。93个公共研发平台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共享……作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嘉定,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企业敞开着大门。“过去政府牵头组织企业和院所交流,总是把不准方向。如今,把牵线的事交给市场,也能更好地服务长三角的企业。”在嘉定,区科委和菊园新区与“牵翼网”合作为院所的科研项目牵红线的探索已经开始。菊园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拥有5个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工研院,大量人才汇聚。未来,菊园新区还将与“牵翼网”、院所一起,探索打造“共享实验室”,届时共享的不仅只是设备等硬件,还包括技术成果和研发团队等。

“跨省城镇”呼之欲出

这段时间,一份《安亭与花桥共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讨论稿)》,始终摆在安亭镇副镇长谢东升办公桌上。方案里,一座打破行政边界的“跨省城镇”呼之欲出。

安亭、花桥是上海和江苏地理最近、合作最早、经济与社会发展实力较强的两个地区,各自拥有独立鲜明的产业特色。

在谢东升看来,汽车是安亭镇的产业优势,但也存在产业短板,比如受土地、发展空间等制约,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限;反观花桥,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其打造的国际商务区和花桥会展中心,颇受工业制造企业的欢迎。

“我们计划与花桥共同打造‘跨省城镇’,不仅是道路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寻求产业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为两地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让这里变得更加宜业宜居。”谢东升说,目前,双方正探讨建立产业园合作开发建设利益共享机制,优质项目一体招商、落地共享,通过打造国道312(曹安公路)科技创新创业走廊等,实现两地产业相互融合,两地发展相互借力。可以预见,未来,依托安亭国际汽车城的发展优势和花桥产业载体、服务等资源优势,结合两地产业特点的“跨省城镇”,将助推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提升两地整体经济实力。

来源:《嘉定报》 记者 李华成


嘉定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