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志愿者变为高校教师 上海志愿者代表赴川参与纪念活动
2018-5-14 7:59:00发布59次查看
5月11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处教师崔开昌,作为上海市抗震救灾志愿者的唯一一名代表,飞到四川参加“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
十年前,崔开昌还是一名在校生。“5·12”地震发生后,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委等组织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上海工程大团委和研究生处第一时间动员。作为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校研究生会主席的崔开昌当即报名。24岁的他通过层层选拔,赶赴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持续一年多。
板房上方竖起了党旗
在到达灾区那一刻,令崔开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地受灾居民临时安置点板房上方竖满党旗。
崔开昌等志愿者被安排住在都江堰最大的受灾居民临时安置点“幸福家园”,就是活动板房区。
按照当地安排,崔开昌结合自己所学的社会保障专业,加入都江堰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先后参与了全市因灾职工房屋严重损坏情况调查、地震后新增受灾困难职工调查统计建档、受灾孤儿单亲儿童调查、因灾建档困难职工免费就业培训、都江堰市“奔向新希望”板房运动会等帮扶救助活动,当选为都江堰市“5·12”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获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特别贡献奖。
安置点建起爱心书屋
崔开昌说,此行到汶川,还想去看看当时的临时安置点“幸福家园”,“可能现在已是高楼林立”;也想看看当时的“家园书屋”。
原来,在“幸福家园”,崔老师和华东师大一位志愿者发现,临时安置点各类基础设施很齐全,但是缺少看书的地方。两人一起合计,想到创建一个爱心书屋,募集一些图书提供给灾区居民。“我们这个想法得到了领队指导和支持,安置点管委会提供了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板房,我们把它取名为‘家园书屋’。”两校发起图书捐赠,上海工程大团委、研究生处和管理学院组织募集到许多图书、书架和善款,当地出版社也捐赠了许多书,总数达几千册。
此外,崔开昌还发起志愿者巡讲。20名志愿者为都江堰市中小学生举行20余场精神援助讲演。
将志愿精神持续下去
灾后志愿服务期间,崔开昌就在导师和研究生处指导下,坚持志愿服务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了上海市对口援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系列课题的研究。工作之余,他对都江堰市16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和大量问卷调查,收集灾后重建的特殊保障措施等一手资料和数据,还完成了一篇硕士论文。
这十年来,崔开昌一直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投入志愿服务。平日,他在松江区广富林街道蔷薇居民区担任党建服务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政策宣传。他说:“年轻时参加志愿活动,靠的是满腔热血;现在,想平平淡淡地将志愿服务精神持续下去。”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