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人均日生活用水量降至119升
东方网5月14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天,2018年上海“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申城现已建设拥有5个市级节水型社会,发展了3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力争“十三五”末将崇明一并纳入建设,届时,节水型社会将实现郊区全覆盖。
从天而降的雨水只能白白流走吗?昨天,记者在宝山区住友宝莲花园小区内发现了一种利用雨水实施自动灌溉的系统。居委会张主任介绍,小区通过健身房楼顶的雨水,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自动化控制等一些科技方法,实现不用一滴自来水、一度电和人工来实现植物精准灌溉,使雨水这一资源得以利用,又让植物的生存来净化空气。据悉,这套设备每天可以节约自来水约384.3升。
据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副处长李立铮介绍,申城目前这样的节水型小区已有2700余个,其中1/10为示范小区,基本拥有雨水利用、河道水利用及微水洗车等节水举措。据悉,申城现已有5个市级节水型社会,分别为闵行、嘉定、奉贤、松江和宝山。另外,浦东、青浦和金山3区已发展成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十三五末,力争将崇明纳入发展,到时候节水型社会就实现了郊区全覆盖。
随着供水设施逐年改造建设以及节水意识不断提升,日常用水小窍门的长期普及,如今申城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最高数已从“十一五”初的136升/人.日,下降到了119升/人.日。据悉,自2013年启动首批老式水嘴更换工程至今,申城共改造了10万套老式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改造后综合节水率平均为25%。“十三五”末,相关部门还将完成20万套水龙头的设施改造,完成中心城区更换任务,今年的更换计划为6万套。
对于企业及相关用水大户单位,水务部门也在努力提高其节水的积极性。据介绍,本市正在推进“智慧节水”建设。智慧水务是通过传感器、网络和移动系统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构建成全方位的智能水务管理系统,是解决水资源紧张、水安全环境以及节约用水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即借势“互联网+”,因地制宜支持水务企业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