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沪居民膳食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发布 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2018-5-13 11:43:04发布73次查看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市居民膳食结构欠合理,油盐摄入量虽下降仍超标,钠摄入过多,钙、维生素a、b1、b2、c摄入不足,超重肥胖问题凸显。昨天,全国第四个“全民营养周”启动,发布“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这也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具有省级代表性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检测所副所长朱珍妮分析指出,上海市居民超重及肥胖率44.1%,与2010-2013年国家营养监测结果中的城市平均水平接近。上海市民并没有吃得太多,居民能量摄入较10年前下降。这可能与生活方式改变、人们不再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能量需求量有所下降有关。
引起肥胖因素众多,市民主要问题是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摄入大大超过推荐水平,谷类在近10年的摄入量明显下降,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这样的膳食结构中,含有膳食纤维较少,不利于慢性病预防。
监测发现,居民脂肪提供的能量百分比是38.0%,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标准不超过30%,现在已超过上限很多。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畜禽肉中含较多饱和脂肪。
专家建议,增加植物性食物,减少动物性食物,水产品代替部分畜禽肉,更有利健康。此外,每日选择至少12种不同食物,可预防可能的营养缺乏或过剩引起的慢性疾病风险。
学生含糖饮料喝太多
监测发现,74.6%的中小学生每周饮用1次以上含糖饮料,36.5%的中小学生经常饮用,62.5%的高中生经常饮用;20.9%的中小学生每日饮用1次以上含糖饮料,41.5%的高中生每日饮用1次以上含糖饮料。
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儿童青少年每日饮水首选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饮用含糖饮料不产生饱腹感,造成过多糖分及能量的摄入,易导致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血脂等问题。监测显示,居民每日人均烹调油摄入量36.4克、盐7.5克,较10年前调查数据分别下降21%、24%,比全国大城市平均水平分别少11%、16%。这得益于近10年来上海市政府主导的各项控油控盐的健康宣教及干预。不过,推荐每日油摄入量为每日不超过25克、盐6克,当前居民烹调油盐的摄入量距离推荐水平仍有差距。控油控盐的措施还要持续加强实施。
在外就餐率逾六成
监测发现:现在居民在外就餐率为61%,比全国城市居民在外就餐率42%高出一截。上海在外就餐的人群主要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预包装食品、外卖、网购等新消费方式影响传统家庭烹饪食物的习惯。
据悉,市民钠摄入量为4927.2毫克,高于推荐水平近1.5倍。钠的过量摄入,与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当前居民通过盐摄入的钠占总钠摄入的3/5。钠的来源除了盐以外,还有含盐的调味品、半成品菜肴、腌制品、零食等。
市民钙摄入普遍不足
监测发现:41.6%居民、71.4%学生每日消费乳类,但仍有86.8%居民钙摄入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每人每日推荐摄入钙800毫克,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需要1000-1200毫克。每100毫克乳类中约含104毫克钙,除了日常膳食摄入的钙以外,每天还需要300毫克乳类摄入。
目前监测显示,居民每人每天平均乳类摄入量97毫升,中小学生150毫升。专家建议居民增加饮用乳类次数,同时增加大豆及豆制品摄入。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