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妈妈再也不骂你了”!上海14岁优等生离家出走,失联3天……

2018-5-13 5:11:41发布63次查看
  期中考试刚刚过去,
上海就发生了一件揪心的突发事件!
5月7日,四天前,上海松江一14岁女孩小施离家出走,寻人启示在家长朋友圈疯狂转发,不少上海父母也跟着揪心焦急,帮忙寻找!
因看电视妈妈骂了女儿还动了手
女儿小施失踪之后,女孩的母亲范女士几天没睡。
她说,5月7日凌晨2点左右,她发现女儿居然还在看电视,就骂了女儿两句还动了手!
本以为孩子没吭声应该没什么事,没曾想当天上午女儿就没去上学,离家出走了!
最早发现问题的学校老师,当天早上小施去学校上课,就紧急联系了孩子的家长,也是这时候,家长这才意识到可能出事了!
小施今年松江某中学读初一,品学兼优,还是班里的班长!
而在最近的期中考试中,小施的成绩一下滑落到了三十几名。也因此,“望女成凤”的父母严厉批评了她。
小施平时就是个十分内向的孩子,不把心里的不开心表现出来,在事情发生之前,同学、老师、家长都没有看出她的异常。
事情发生之后,警方成立调研小组全网寻人,上海的家长们也心疼纷纷帮忙找孩子,在朋友圈疯狂转发寻人启事!
经过历时3天的全城寻找,昨天下午,小施终于被找到了!
5月10日下午,微博@警民直通车-松江 发布消息称:孩子已经找到了!
孩子安全找到后,小施的妈妈说感谢了民警和市民,说我们接下来会和孩子好好沟通。会先向学校请若干天假,等孩子的情绪平复后,再回学校。
不应该只是一句“妈妈以后不骂你了”
事情至此看似告一段落
但其实它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却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对于孩子
我们想要的是不是太多了?
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还不自知?
2017年1月9日,11岁的小学霸小李同学,留了张字条离家出走:
“妈妈,我走了,你不用来找我了。因为学习已经成为了我们小学生的压力,我不希望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们就当没有生过我这个女儿!请不要再把压力给我们小孩子了!帮我跟xx说一下:我永远都是她的姐姐!我的奖学金你们拿去用吧!再见爸爸妈妈哥哥!”
——爱你们的女儿
2017年1月9日下午1点
在这张铅笔书写、字迹稚嫩的纸条上,除了留给妈妈的这段令人心酸的话,她还画了一幅画:一间房子,住着三个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和哥哥,却没有她自己......
小李最后找到了,民警找到她的时候,她在一个楼道的杂物堆里,蜷缩着身体,躲在杂物堆的最里面。
因为小李经常考第一,每年还有奖学金,所以父母对她抱了很大的期望,无形当中反而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让她害怕自己犯一丁点错!所以稍微做的不好就无法原谅自己选择离家出走。
在武汉,还有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留下告别信离家出走,信上写着:“爸爸妈妈对不起,我知道这样不对,但现在活着太累了”“我是一个脆弱的孩子”……
2017年12月底,杭州一14岁男孩因为写作业被妈妈骂了几句,一声不响就爬到6楼窗台要跳楼,妈妈看到后死死抓住,拖了近半小时,直到民警赶到……
社会新闻里,不乏这样类似的事件,甚至有很多已经酿成无法挽回后果——有的孩子因为家庭亲子关系,轻生自杀;有的孩子因为被吼被骂被打离家出走,被拐被卖…… 以上种种,实在令人感到后怕!
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ethan kross做过一项实验,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尤其是人际受挫中甚至会引发身体上的痛苦。
所以,当父母在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可能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演员陈乔恩,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自爆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骂,她甚至用“自闭”来形容小时候的自己。
陈乔恩在节目中讲,自己从小就没有安全感,谈到妈妈,她说:小时候就生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讲话,怕她会打我。
甚至再成年以后,生活环境改变了,对于小时候的经历,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就连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整个人都处于一种非常应激的状态,显得害怕又恐慌。
就算很多年过去了,在节目中,她说和母亲也显得有些“陌生”,和妈妈之间的隔阂依然无法消除。
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在发育期的时候,如果长期处于被斥责、辱骂、期待得不到满足,甚至充满了压力的环境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是大脑和身体记忆留下的。
一些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谨慎、胆怯,倾向于讨好,不愿意表达,甚至直接躲起来不愿意被人发现……比如离家出走!
另一个身为妈妈的演员小陶虹也在一个节目中,分享过一段自己忍不住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冲上去直接劈头盖脸地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啊?
她这么一吼,女儿一哆嗦,直接吓懵了,满眼绝望地看着她,不说话,也没有哭,完全愣住了!
小陶虹看到女儿的表情后,立马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然后过去抱住了孩子,弥补和消除孩子“不好的记忆”。
当所有人批评孩子的时候,他会远离你,因为只有她在你说越说她的时候,她越来抱你,她给你的百分之百的信任和爱。
在孩子的教育上,批评也好,吼骂也好,最怕的就是把孩子吼懵了,吼成了“静音”,吼成了“自闭”,吼成了“缺陷人格”,吼成了“离家出走”……
一句吼骂能让孩子马上安静下来,但是给孩子所带来的伤害,简直超乎想象。就像14岁的小施一样,本身性格内向不愿意抒发表达情绪,完全封闭自己的孩子更可怜,也更容易走向反常的极端!
1如果一时没忍住,吼骂了孩子又意识到自己错了,等情绪平复之后,一定要去安抚孩子,表达你的爱,不是因为不喜欢ta才吼他,告诉ta下次要克制自己的情绪;
2除了自己的表达,让孩子感受到爱意,还要注意引导沟通,孩子有不满,引导他发泄出来、表达出来。ta的需求是否触碰了你的底线,如果没有,可以做适当让步;如果有,跟ta讲明道理,让他尽力去理解,你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3最后,说服自己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无完人,由己及人,不用过于苛责孩子,也不用过于苛责自己,重要的是,从孩子无辜的眼神中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大家都是第一次。
教育不是让步,但教育有方法,特别是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最重要的还是好好沟通,维持好亲子关系。
孩子做得不对,就算火冒三丈,也要克制克制,我们可以引导、教育,甚至批评、惩罚,为什么一定要劈头盖脸的一顿吼骂,甚至胖揍呢?!
要知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是父母平和的情绪。
来源:上哪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