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看不出来,海鲜“短斤缺两”新套路!
2018-5-13 5:03:07发布55次查看
夏天将至,又是海鲜排挡
生意兴隆的日子
外头吃怕不干净不新鲜
自己买回家做总该安心了吧
海鲜卖家
“全新套路”
了解一下
最近,广州市民刘小姐向媒体爆料,自己在海鲜市场买的蛏子回家一煮后发现全是水,特地问了做海鲜的朋友,其中的黑幕才被揭开了。
刘小姐称,“这和之前买的完全不一样,一次没注意,但连续好几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有点奇怪,问了问做海鲜的朋友,朋友说出的实情让我可恨又可气!”
而记者调查后也确实发现,海鲜市场这一行业乱象很少有市民了解。
对此,记者为大家算了一笔账,
结果让人震惊。
以波士顿龙虾为例,标准盐度为22%,如果将盐度降低一半, 500克的龙虾养殖5小时候约可以增加到550克(多了10%)左右。
再来看蛏子,2064克活蛏子在一半正常盐度的情况下养殖8小时,重量变为2854克左右,增重将近40%,简直可怕。
蛏子吸的不是水?
是水产商满满的套路啊!
这种行为增重骗钱是一方面;要知道海鲜如果在这种低盐度环境里生活时间过长,死亡率极高,同时口感也会变得干柴、无味。而且盐度变化极有可能滋生相关的细菌,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根据业内人士的透露,这种降盐度来谋取暴利的行为广泛流行于龙虾、贝类、虾、螃蟹等海鲜产品。
记者也采访了相关水产商,有的水产商则会使用专业的测量盐度的工具,测验到货的海鲜用水,确保海鲜用水保持准确的浓度,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商家则永不合作。
除此之外,海鲜市场还有哪些
不可告人的秘密?
巨坑一:一半海鲜一半冰
海鲜包冰很常见,其初衷是为了保鲜,农业部也曾发布过冻熟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冰衣重量应≤20%,但目前市场上冰衣超重情况比比皆是。
更可气的是现实中如果你试图敲掉冰,就会被摊主制止,并且告诉你去冰后又是一种价。简直是赤裸裸的抢劫!
小坊在大卖场碰到过,果断不买...
海鲜市场一般都采用黑色的塑料袋进行包装,该类袋子比一般的塑料袋要厚重不少。据调查,类似的黑色塑料重量有的甚至高达近百克,更有甚者采用双层袋子并在中间添加水以获取暴利。
巨坑三:捆绑绳索当蟹卖
螃蟹绑着绳子卖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但是你见过一只螃蟹上面绑着几十米的绳子吗?除了塑料绳,商家们往往还使用各种草绳(泡水)、橡皮圈等进行过度捆绑,然后把绳以做蟹的价格卖给你。
巨坑四:调节盐度让海鲜喝水增重
继注水猪肉牛肉后,
“注水海鲜”横空出世!
由于海鲜对于海水浓度非常敏感,浓度过低时会通过大量吸入海水平衡体内盐度,同时也会吸收水分而增加自身重量,对海鲜寿命、口感都会有较大影响。商家就仗着消费者没有专业仪器去测量,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个细节,让消费者白白给海鲜多“喝”的水买了单。
巨坑五:“近景魔术”偷梁换柱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挑选时好好的海鲜回家后都变成了“臭鱼烂虾”?可能商贩在你面前表演了一个“魔术”,一招偷梁换柱将事先准备好的残次品调包给了你。
巨坑六:涂抹鲜血以次充好
当你去买鱼时,是不是发现这个新宰杀的鱼很新鲜,血还在滴,告诉你,这可能是个假象!商贩们为了让鱼看起来更鲜美,会在搁置许久的鱼身上涂抹新鲜鱼血,以次充好。
巨坑七:缺斤少两作弊秤
按一下八两变一斤!市场上还有不少“高科技秤”,在海鲜市场情况尤为严重。商家们可以通过类似计算器的装置遥控电子秤以实现作弊功能。
巨坑八:海鲜也能狸猫换太子
逛干海鲜市场时尤为要注意,你买的“鲍鱼干”可能只是以鱿鱼或章鱼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圆片形干货。
巨坑九:面子工程火碱泡发
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一些商贩为了让海鲜看起来更饱满更鲜艳会利用火碱和甲醛等进行浸泡,例如利用火碱泡发海参、鱿鱼更迅速、涨发率高也更饱满,卖相是很好,但化学残留物对人体造成伤害是不尽的。
巨坑十:用药保鲜危害大
海鲜抗生素泛滥、重金属超标的新闻大家也见不少了。为了保证海鲜的存活率,商家们会在运输、售卖过程中加入各类违规药剂和化学产品,因此通过不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极有可能含有毒的氯霉素和孔雀石绿。而孔雀石绿代谢产物具有高残留和致癌、致残以及致突变等毒性,对人体危害极大。
海鲜市场花头多,
奉劝各位消费者擦亮眼睛,
多闻、多看、多比对
多利用公平秤,
切记一定要到正规商城选购,
切勿在无证摊点、流动摊贩处购买。
上海新闻